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林毅夫:發展基建此其時

2016-06-03 06:31

林毅夫

    林毅夫:發展基建此其時

    【本報消息】世界銀行前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昨在出席基建論壇主旨演講時表示,目前國際經濟面臨下行,正是發展基礎設施的最好時機。政府通過發展基礎設施可創造就業、減少失業,建成後成為資產增加國家稅收,提高經濟增長率,他建議吸納民間資金投資興建基礎設施。

    基建拉升經濟增長

    林毅夫表示,根據世界銀行二○一一年研究,比較○一至○五年與九一年至九五年發現,發展中國家由於基建改善,每年經濟增長率提高1.6個百分點,在南亞地區更為明顯,每年經濟增長率提高2.2個百分點。情形在拉丁美洲也一樣,若基礎設施水平和其他地區達到同一程度,經濟增長每年可提高2個百分點。

    基礎設施建設有幾個特性,首先是建設周期長,普遍要三至十年才能建成,其次是使用期、回收期長,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還在使用;一次性投入大,幾億至幾百億美元;回報取決國家總體經濟發展狀況,國家發展好、基礎設施回報高,相反則會降低;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後,最大受惠者就是一般老百姓。

    政府是資金提供者

    基於上述特點,基礎設施建設單靠市場、企業不容易籌集資金,需要政府發揮重要建設資金提供者角色。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所扮演的功能,對經濟學家是老觀點。但過去三十年,有意見認為基礎設施建設屬經濟活動,應由企業進行。結果三十年過去,除移動通訊基礎設施,其他領域的基礎設施投資意願不高,成為經濟發展瓶頸。由政府主導基礎設施的認識再次回到軌道上。

    現時國際經濟面臨下行,各國失業率上升,產能過剩嚴重,正是投資基建最好時候。政府目前為維持社會穩定,一是發放社會救濟金,另一是把基礎建設項目提上議程,可以創造就業、減少失業,基礎設施建成後成為資產,長遠提高經濟增長率,增加國家稅收。

    基建資金缺口仍大

    全球基礎設施資金缺口大,目前各國財政狀況不好,積累負債普遍超過GDP的100%以上,政府動員大量資金支持必要基礎設施建設,確實有相當困難。過去民間資本購買發達國家債券或投資到發達國家的股票市場,現時發達國家利息非常低,甚至負利率,且股票市場有相當多泡沫,風險大、回報不高。建議透過金融創新,將基建項目變成可投資項目,並提供長遠穩定回報,令民間基金進入到必要的基建項目。另外,利用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AAA評級,為基建項目在金融市場上融資。

澳門日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