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港澳記者了解國產機研發歷程
  • 黎若嵐:土生土語是澳孕育語言
  • 今多雲驟雨
  • (新聞小語)汲取教訓 保障更生人士
  • 鏡湖:護理促進醫療產業發展
  • 黃潔貞促建高水平護理梯隊
  • 培道才藝達人比拼精彩紛呈
  • 學聯成員學習國安知識
  • 全澳教師籃球賽卅七隊競逐
  • 教局建言平台關注青年體質
  • 明愛特教交流會分享心得
  • 中國海洋大學訪澳大促合作
  • 閩政協主席訪城大促交流
  • 青年教師赴港交流收穫豐
  • 福校幼園慶母親節溫馨感人
  • 城大論壇促琴澳金融發展
  • 新聞特搜
  • 恆山黃芪認證技術琴澳落地
  • 工聯北綜講解防坐骨神經痛
  • 智耆之友午膳齋宴溫馨

18項目獲科技獎科大奪一等獎

2016-06-09 06:32

二○一六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獎評審公佈初步結果

    18項目獲科技獎科大奪一等獎

    兩評審籲澳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

    【本報消息】二○一六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獎評審公佈初步結果,共有十八個研究項目獲獎,其中科技大學的兩個項目獲得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評審之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前中國科技部副部長惠永正均呼籲澳門要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相信真正的創新必須具備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獎項的初審結果昨日下午四時半公佈。參與今年科技獎評審的委員,包括主席朱麗蘭,委員周禮杲、徐立之、高思華、梅宏、惠永正、劉兆漢、劉炯朗及鍾南山等,以及未有出席發佈會的崔世平、楊俊文。本屆科學技術獎申請共四十二項,其中卅九項進入評審委員會初評,他們自前日起一連兩日對十六個項目進行逐個答辯,其餘廿三個項目聽取科技基金工作人員的簡要介紹。評出八個科學技術獎、六個技術發明獎及四個科技進步獎。

    頒獎典禮擬十月舉行

    其中,獲得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兩個項目分別是“嫦娥工程波段探月資料的科學發現”,以及“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新機制和治療新途徑”,均由科技大學包攬。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的一等獎從缺,朱麗蘭解釋,該獎項嚴格按照獎勵標準評審,由於申請項目的水平與一等獎仍有差距,因而從缺。授獎名單將依法公示,再於政府公報中刊登,頒獎典禮計劃於今年十月舉行。

    評審有嚴格迴避程序

    評審委員之一的鍾南山有份參與的一項研究獲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稱,評審有嚴格的迴避程序,涉及的評委完全脫離相關項目的評審工作。連續參與三屆評審的鍾南山亦稱該獎公平、透明,嚴守規矩,並應該堅持。但認為科技進步獎和技術發明獎的申請項目不足,希望未來再以獎帶動,引導鼓勵研究向前伸展。真正的創新並非寫文章,必須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才稱之為創新,也是澳門樹立國際形象的關鍵。

    惠永正指出,澳門的信息科學、中醫藥研究成果湧現,反映早年吸納的人才已經漸有收穫。澳門必須繼續集聚更多的年輕科研人才,同時提供政策、社會也要鼓勵研究成果迅速轉化為產業,路途雖遠,但起點始終算是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