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視事關心
  • 節目表
  • 積臣莫瑪揸老爺車暢遊倫敦
  • 仙妮亞唐恩為巡唱勤做運動
  • 莉雅米雪宣佈佗女
  • 嚴基俊十二月娶圈外女友
  • 區瑞強演唱會街坊優惠價
  • 馮允謙平常心看挑釁言論
  • 鄭秀文為七月個唱勤操肌
  • 司徒鈺芸傷口痛堅持餵人奶
  • 周吉佩面面俱到唔偏心
  • 劉德華十二月紅館開唱
  • 卜戴倫陳年畫作被拍賣
  • “韓國貓王”南錫薰離世
  • 《雄獅少年》穗藝術季開幕展演
  • 群星夏日傾城金曲演唱會今演出
  • 桃李花開展繽紛永樂響鑼
  • 從生死悟出人生道理
  • 陳偉民奮楫篤行
  • Over Drive fusion group廣州出騷

桃花依舊笑春風

2016-06-14 06:30

    桃花依舊笑春風

    《桃花依舊笑風》——慶祝粵劇風腔藝術硏究會成立盛大戲、曲騷,於今晩在廣州大劇院隆重舉行,這是本屆“羊城國際粵劇節”的重要環節之一。省市一線老倌丁凡、蔣文端、歐凱明、崔玉梅、黎駿聲、林家寶、孫業鴻等參與演出。深圳粵劇團的正印文武生曉毅、廣東音樂曲藝團的平喉唱家陳玲玉及香山粵劇團的文武生梁恆宇等人則以陳笑風嫡傳弟子的身份,演出乃師的多齣首本名劇、名曲。

    陳笑風、羅家寶基本上是同輩人,他倆各自成流派的“風腔”、“蝦腔”的創始成形大體上也同在五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初。近幾十年來,內地粵劇的生角平喉唱腔,非風即蝦(外加香港的“新馬”),影響至大。我參加過許多次這兩派粵劇流派唱腔的硏討會,一個常見的訛誤是:有些硏究者博引旁徵力證:“蝦腔”屬於市井的通俗,“風腔”則屬於文人的雅致。凡是陳、羅兩位或之一在場,此議就例必被他倆否認,稱“都能大雅,也能大俗,因戲而異,不要強作解人!”但有趣的是,在不同的地點、時間裡,仍然不斷有硏究者“敦起個款”發表類似的“硏究成果”,過癮之至。蝦歌和風哥都講過同樣意思:“眞正的戲曲流派唱腔可一言概括:冇別家之所有,有別家之所無,記認鮮明,不須考證!”旨哉斯言,陸續有來的專腔硏究者們,能否換種方式去硏討,為後學貢獻些有用的東西?

    整整三十一年前,我與陳笑風在他剛剛定居一年的紐約執手相逢,春秋正盛的“風腔”始創者顯然頗見落寞——為兩餐而做了一名小經紀的小伙計,遠托外地,知其“來頭”的人不多,處境如霄壤雲泥。稍後,他轉返香港,雖未重作馮婦,但其藝術價值卻得以被逐步重新認識、肯定,“風腔”的強大生命力得以有效的發揮——兩次製作大型的演劇、演唱《陳笑風藝術大觀》,將“風腔”代表作和不少新作一爐共冶,娛人視聽,嘉惠後學,有謂近二十年是風哥其藝傳播得最好的一個人生時段。不少名成利就的粵劇、曲藝的名伶都慕名拜師學藝,亦為顯著標幟之一。

    童    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