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陸艦喊話“注意你的位置”
  • 閩台商熱議十八項惠台新措
  • 美巴爾的摩塌橋殘骸爆破拆除
  • 法囚車遭襲兩警殉職
  • 重返課堂
  • 巴西暴雨持續華僑華人賑災
  • 日首季兩萬一人“孤獨死”
  • 日製鐵工人失蹤熔爐現人骨
  • 印巨型廣告牌倒塌十四死
  • 美客機着陸後起火急撤乘客
  • 美議員提限AI出口
  • (社論)中國綠能產業代表先進產能
  • 美軍高調展示AI戰鬥機
  • NASA任命首席人工智能官
  • 瓊小學教師伏法
  • 中美政府首商AI
  • 辦藍不辦綠
  • 藍盤點蔡執政民眾八大痛苦
  • 兩岸交流
  • 台女枕頭焗死親生兒女

槍擊案戳中美三大“命門”

2016-06-14 06:31

在卡爾 · 安德森公園外,人們點燃蠟燭悼念遇害者。(美聯社)

調查人員在槍擊案現場搜證 (路透社)

美今年主要槍擊案

    槍擊案戳中美三大“命門”

    美國奧蘭多十二日凌晨發生的槍擊悲劇造成上百人死傷,釀成美國歷史上最糟糕的槍擊事件。這也是美國本土自“九 · 一一”以來遭受的最嚴重恐怖襲擊。

    每一次槍擊事件,都會引發一輪美國全國範圍的反思,然而反思過後,卻是一起又一起新的悲劇發生。槍擊事件戳中美國三大“命門”,也是美國需要深思的三大“病症”。

    其一,控槍。年年說控槍,月月有槍擊。據統計,去年美國發生各類槍擊案件超過五萬起,造成一萬三千多人死亡,二萬六千多人受傷。槍支暴力事件在美國已成為常態。

    政治讓控槍停滯

    奧蘭多槍擊事件不到二十四小時前,一名女歌手在同一座城市被槍殺,僅僅幾小時後,洛杉磯又逮捕了一名攜帶槍支炸藥的男子。而這起襲擊事件的槍手,是通過合法渠道購買槍支彈藥。槍手所持有AR15半自動步槍,也屢屢扮演了“悲劇製造者”的角色,在去年加州槍擊案、二○一二年奧羅拉影院槍擊案和桑迪 · 胡克小學槍擊案等多起嚴重案件中都成為“行兇工具”。美國不少民眾不禁發問,這樣的殺傷性武器是不是普通人必需的自衛武器?

    槍支管控是美國核心政治議題之一,折射出美國人在控槍問題上涇渭分明的態度,體現了主張嚴格控槍的民主黨和鼓勵擁槍權力共和黨的政治分化。究其根源,正是美國的選舉政治和利益集團讓控槍議題停滯不前,並最終議而不決。《今日美國報》說,殊不知關於控槍的辯論真的能改變甚麼?

    籲打通社會隔閡

    其二,移民融合。今次槍擊案的槍手是二十九歲的阿富汗移民二代。美國雖然是個移民國家,但移民和少數族裔的快速增長和美國白人長期主導政治、經濟生活的矛盾日益凸現。

    美國少數族裔和移民群體仍然沒有得到平等的機會,尤其在教育、就業等方面,造成這些群體難以融入主流社會,對美國的疏離感升高。奧蘭多槍擊事件再次提醒美國的政治家們,除了調整對少數族裔和移民群體的政策外,更重要的是在社會中打通隔閡,創造平等機會。

    陷越反越恐怪圈

    其三,反恐。美國媒體報道,槍手在行兇前曾打電話給警方說,宣誓效忠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事件反映出美國反恐形勢仍然嚴峻。“九 · 一一”事件十五年後,恐怖襲擊依然是美國人心中難以揮去的陰影。

    自二○○一年阿富汗戰爭以來,美國反恐十五年過去,卻陷入了越反越恐的怪圈。而且,恐怖主義威脅已經發展成為更加難以預防的“本土式”或“獨狼式”行動。

    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干涉主義,不僅讓這一地區動盪不安,還客觀上造成極端組織崛起,恐怖主義毒膿外溢蔓延。在血的教訓面前,美國當思調整對外政策,摒棄用美國價值觀和標準去塑造世界的霸權思維。

    面對着接連發生的悲劇,人們不禁要問,還要多少生命代價,美國才肯真正行動起來,去醫治這三大“病症”?

    (北京十三日電)

    新華社記者  柳   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