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TikTok創作者起訴美政府
  • 波音恐遭美司法部起訴
  • 起龍儀式
  • “腳上攀比”
  • 中央編譯社出俄文版
  • 外國旅遊團乘郵輪入華免簽
  • (社論)澳門新定位是勉勵更是鞭策
  • 我“超級顯微鏡”成功升級
  • 陸:將出台懲“獨”法律
  • 習:帶動更多人保護長城
  • 國台辦:賴清德須明確回答
  • 陸五十一機艦巡台海
  • 普京讚習近平有遠見
  • 普京:俄從無拒絕談判
  • 菲坐灘破艦損仁愛礁生態
  • 普京:俄中都不接受
  • 嚴重車禍
  • 日移動支付PayPay故障
  • 日評估核污洩漏存重大隱患
  • 迫華客購物韓旅行社停業整頓

槍擊案刺痛美神經

2016-06-15 06:31

    槍擊案刺痛美神經

    當地時間六月十二日凌晨,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一家同性戀夜店發生大規模槍擊事件。事件造成包括槍手在內五十人死亡、五十三人受傷,這起槍殺事件融合了恐怖主義、同性戀、種族、宗教、槍支等高度爭議的元素,完全是一宗由美國社會分裂而引發的驚天大案,勢必加劇美國社會繼續分化。

    一個名叫奧馬爾 · 馬丁的阿富汗穆斯林移民的第二代,手持合法購買的槍械,並致電警局、宣誓效忠“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後,闖入奧蘭多市一家同性戀夜店大開殺戒,釀成美國史上最慘重的槍擊案,僅次於“九 · 一一”恐怖襲擊。

    這次槍擊事件再次引發人們對槍支管控、同性戀團體、美國國內極端思想和移民等問題的關注。這些因素疊加,對美國社會的安全構成嚴峻挑戰。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美國政府和社會仍未形成共識。

    去年十二月美國加州的一間殘疾人康復中心發生槍擊案,造成十四人死亡、十七人受傷,那起“本土恐怖襲擊”成為當時的爆炸性新聞,但是奧蘭多新的襲擊展示了“獨狼”槍手殺傷力的新極限。媒體的大規模報道很可能刺激更多仇恨社會或者想製造恐怖主義轟動的潛在亡命之徒,除非美國社會在控槍問題上取得共識並有所突破,否則槍擊案真有可能越來越多。然而,有二點五億支槍分散在民間,圍繞槍支的生產和消費已形成巨大利益鏈,控槍談何容易。民間擁槍貫穿了美國整個建國史,《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明確規定“人民持有並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可侵犯”,這成為幾十年來美國控槍措施難以踰越的障礙。控槍如此之難,禁槍就更不可能。

    控槍是美國社會立場最為分裂的議題之一,除了意識形態之外,利益集團活動等都是控槍舉步維艱的關鍵。今年一月,奧巴馬通過行政命令繞過國會推行槍支改革,加強購槍人的背景審查範圍和力度,但是這個行政命令受到數十個州的聯合抵制。不僅在政府層面,美國社會對控槍也沒有一致的意見。這次槍擊事件後,控槍的聲音再起,尤其是要求控制“攻擊性武器”的呼聲最高,但是也有民眾對此並不熱心。

    奧蘭多槍擊案發生後,奧巴馬再次強調現在一些人太容易獲得武器,並呼籲國會採取控槍舉措,不能再無動於衷。確實,從最近幾次的恐怖襲擊來看,兇手往往是在美國本土購買大量的武器裝備,令槍支管理問題與恐怖襲擊密切聯繫,這給美國進一步加強槍支管控提出新的挑戰。

    美國總統大選正如火如荼,希拉莉和特朗普很可能贏得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候選人提名。在選舉年,圍繞穆斯林移民、控槍等問題的分裂都被放大。“希拉莉將奪走你們的手槍”成為特朗普的一句口頭禪。關於限制移民、拒絕難民,特朗普在一場演講中表示:“敘利亞難民,不好。我們不知道他們的背景,不知道他們是誰,來美國做甚麼,會不會認同美國價值觀。”當民眾處於恐慌中,特朗普意圖通過這種表態來塑造其“保護者”形象以獲取選民支持,能夠起到一定效果,但亦可能適得其反。首先,會引起美本土出生穆斯林的反感。其次,將恐怖主義同特定民族和宗教掛鈎,很明顯存在漏洞。越來越多人開始認真思考美面臨的安全挑戰,對於候選人的極端表態更容易產生不信任感。

    希拉莉趁勢打出槍支管控牌。民主黨一向在槍支管控以及支持同性戀平權方面積極發聲。但是,槍支管控是一個複雜且幾乎難以實現的歷史難題。加上奧巴馬政府為人詬病過於軟弱,難怪民眾質疑希拉莉的控槍言論純粹討好選民,過後不了了之。

    每次嚴重槍擊案,民眾喧囂、鼓噪,高漲的控槍呼聲總是歸於沉寂,槍支銷售量卻每每因槍擊案而暴漲。槍患是美國社會的死結,假如美國國內的槍支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甚至與恐怖主義真正緊密地聯繫時,將會製造出更多更轟動的槍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