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TikTok創作者起訴美政府
  • 波音恐遭美司法部起訴
  • 起龍儀式
  • “腳上攀比”
  • 中央編譯社出俄文版
  • 外國旅遊團乘郵輪入華免簽
  • (社論)澳門新定位是勉勵更是鞭策
  • 我“超級顯微鏡”成功升級
  • 陸:將出台懲“獨”法律
  • 習:帶動更多人保護長城
  • 國台辦:賴清德須明確回答
  • 陸五十一機艦巡台海
  • 普京讚習近平有遠見
  • 普京:俄從無拒絕談判
  • 菲坐灘破艦損仁愛礁生態
  • 普京:俄中都不接受
  • 嚴重車禍
  • 日移動支付PayPay故障
  • 日評估核污洩漏存重大隱患
  • 迫華客購物韓旅行社停業整頓

奧蘭多今夜同一脈動

2016-06-15 06:31

在奧蘭多舉行的哀悼儀式上,人們為 失去親友而傷心欲絕。(美聯社)

    奧蘭多今夜同一脈動

    十三日,奧蘭多槍擊案發生第二天,時近傍晚,空氣悶熱。

    市政廳外悼死者

    市政廳旁大草坪上,聚集着數以千計的民眾,很多人攜兒帶女。走進人群,兩三分鐘,衣服就汗濕了。

    四十五歲的瑪麗 · 阿龐特一邊訴說,一邊舉起手機。手機屏裡有個小夥子露出一口白牙在笑,下方寫着:“我們需要每個人幫助。”他叫奧斯卡 · 阿拉塞納 · 蒙特羅,廿六歲,來自多米尼加,死於“脈動”夜總會槍擊案。阿龐特在尋找能幫他媽媽從多米尼加盡快趕來參加兒子葬禮的人。

    這既是美國死亡人數最多的槍擊案,也是美國本土“九 · 一一”事件以來最嚴重恐襲。正逢大選年,槍手來自阿富汗移民家庭,恐襲、控槍、移民、同性戀人群、少數族裔,一系列大選背景下格外尖銳敏感的“美國問題”,在槍擊案中交會。

    穿過一層又一層人群,穿過高高舉起寫有“我愛我的城市”自製紙牌的男子,穿過懷抱滿月嬰兒、溫柔微笑的媽媽,穿過分發白色蠟燭或瓶裝水的志願者……越往前,人們靠得越緊密。

    大草坪盡處,臨時搭建的講台前,堆滿五顏六色的花束,兩個繫在花枝上的紅氣球隨風擺動。奧蘭多警察局局長約翰 · 米納穿着厚厚一身警服,擠進人群最裡面,蹲下身獻了一枝小白花,肅立一分鐘後穿出人群。

    鮮花靠近人群的一側,圍繞着長長的五色紙環,寫着許許多多名字和哀思。志願者還在發放更多彩紙,供人們簽名後紮成紙環連綴下去。鮮花靠近講台的一側,橫放着一塊巴掌寬的長條木板,上面寫着:“每一種色彩都重要”。

    悼念儀式以一曲合唱開始:“讓我看到你的微笑……看到你真實的顏色。”講台一側,一名中年女子隨着歌唱快速打着手語。

    逐一唸出49死者

    四十九名槍擊案遇難者名字,在悼念儀式上被逐一大聲唸出。

    他們大部分是西裔,年齡在二、三十歲,最年輕的僅十八歲,最年長的剛滿五十歲。

    這一刻,沒有“美國問題”的纏繞與撕裂,祇有對無辜生命猝然離去的共同痛惜。

    奧蘭多市市長、警察局局長、“脈動”夜總會倖存員工、各種社會團體領導人、當地穆斯林領袖……紛紛登上講台,有的聲音洪亮,有的聲音哽咽。

    一位發言者說,美國近年來發生了太多槍殺案:在桑迪胡克小學,在查爾斯頓,在聖貝納迪諾,現在又輪到奧蘭多,“我疲倦了,想要和平”。

    每個人的講話都贏得了掌聲,每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傳遞着同一個信息:仇恨不能戰勝仇恨,祇有愛可以。

    聲樂老師勞倫 · 蘭加說:“我很悲哀,也很迷茫。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我為那些失去親人的家庭難過。”

    奧蘭多拒絕仇恨

    此刻,距離槍擊案發生不滿四十八小時,奧蘭多仍然是一個充滿傷痛的城市,但她拒絕仇恨。

    夕陽漸漸沉落,離開人群時,看到一個穿白色吊帶背心的女孩舉着紙牌:“一顆心,一個脈動。”

    (奧蘭多十三日電)

    新華社記者 徐劍梅 李暢翔 袁 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