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菲西部軍區司令被撤職
  • 80萬人被迫逃離拉法
  • 俄沒收德意志銀行資產
  • 伊朗總統直升機硬着陸
  • 美又盯上海底電纜
  • 日媒:美將派員駐日監視華
  • 商務部啟反傾銷調查
  • 我大使:中美根基由人民澆築
  • “魚航員”現異常
  • 深圳海關檢“喪屍藥”
  • 女方不構成詐騙犯罪
  • (社論)不負重托齊心擦亮金名片
  • 全國最大海上光伏站開建
  • 美愛州車禍六死十傷
  • 我國“冰封人腦”獲突破
  • 林徽因獲遲到百年學位證書
  • 風暴過後美休斯敦現酷熱
  • 行行出狀元
  • 橫琴長隆度假區上榜
  • 珠江防總啟四級應急響應

英站在歷史十字路口

2016-06-23 06:31

拉着“留歐”橫幅的飛機飛過大笨鐘(路透社)

    英站在歷史十字路口

    英國將於今日舉行脫歐公投,這將成為近半個世紀以來決定英國與歐盟關係的關鍵時刻。是在歐洲一體化道路上繼續前行,還是重返“光榮孤立”,成為擺在英國面前的重大選擇。這不僅使英國站在了歷史的十字路口,也可能將撬動歐洲的政治版圖,更是對人們如何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所導致的社會失序的一次考驗。

    英國之於歐盟,從來都不是理想主義,而是實用主義。二戰後,英國一開始面對法德等國主導的歐洲一體化進程並不熱衷,仍希望以自己為中心主導另一部分歐洲國家與之抗衡。隨着歐盟前身“歐共體”實力增強,英國決定投入其中。但是,後來在一九七五年舉行了一次全民公投,結果決定英國留下。

    實際上,疑歐情緒在英國一直存在,只是在歐盟發展較好的時候暫時處於下風。

    移民衝擊英人生活

    接連遭遇全球金融危機和主權債務危機後,今天的歐盟,經濟緩慢復甦但增長依然乏力,許多國家失業率高企,社會問題凸顯。去年以來席捲歐洲的難民潮,進一步加劇了歐盟的經濟負擔和安全隱患。這從一定程度上導致大量移民湧入英國尋找就業機會和社會保障,對英國中下層民眾生活造成影響,為“脫歐”派左右民意提供了契機。從根本來看,英國當年搭上歐盟這艘大船的重要原因就是可以進入單一市場,借力發展,而如今在一些英國人看來,這個最大的貿易夥伴似乎不再那麼可靠,便產生“棄船上岸、另謀出路”的傾向。

    社會問題的爆發,說到底存在深刻的經濟根源。對於是否“脫歐”的抉擇,其實是英國在後危機時代,是選擇冒險單飛,還是與歐盟共克時艱。

    但不管怎樣,英國的退出都會是一種政治冒險。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最新一期封面文章題為《分裂則亡》,明確指出英國脫歐將同時對英國和歐洲帶來打擊。“嘈雜的公投運動已經掩蓋了其所存在的重大險境,離開歐盟將對英國政治和經濟帶來災難,造成持久性傷害,而失去這個成員國將對歐盟造成深度創傷。”

    脫歐恐致骨牌效應

    這種創傷不僅是經濟上的,也可能影響歐洲一體化進程。有調查顯示,在當前歐盟經濟和社會遇到困境之時,一些歐洲大陸國家疑歐情緒也有所上升,英國“脫歐”不能排除會帶來“多米諾效應”。

    不過,金融危機後,歐盟的政治家們也在對其經濟社會發展和治理結構進行反思和調整。從歷史發展的眼光來看,歐洲一體化是時代發展的潮流,不會停頓。英國的政治家也大多認同,留在一個改革後的歐盟會讓英國更加安全、更加強大、更加繁榮。

    離開歐盟,英國與歐盟也許會“雙輸”。英國人能否繼續相信主權共儲與共享,同歐盟團結向前,考驗這個國家的政治遠見。如英國《衛報》文章對英國發出疑問:“是作為一個有聯繫的、包容的國家,還是成為一個憤怒的小孤島?”    (據倫敦二十二日電)

    新華社記者  鄧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