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外媒關注福建艦海試
  • 政治話術凌駕科學
  • 我海警驅侵闖黃岩島菲船
  • 學者:賴應及早正向回應
  • 桐花綻放
  • 台一年期義務役徵兵不足
  • 藍:停電大時代何時休
  • 文旅部:“五一”長假關注天氣變化
  • 今夏我國多地或現極端強降水
  • 中美關係:探索大國正確相處之道
  • 橫跨三省強颮線橫掃南粵
  • 商務部:電動車無過剩產能
  • 北京車展
  • 習向勞動群眾致節日祝賀
  • 中方:美國焦慮過剩
  • 半年“出差”生活多趣
  • 二十屆三中全會七月召開
  • 神十七順利回家
  • 神十七乘組解鎖多項新紀錄
  • 146台胞獲發大陸船員證書

英公投背後的歷史糾結

2016-06-24 06:31

在布魯塞爾歐洲議會總部,英國學生手持英國和歐盟旗,支持“留歐 ”。(路透社)

    英公投背後的歷史糾結

    據新華社報道,英國廿三日就是否脫離歐盟舉行全民公投。一九七五年,英國曾舉行過類似的公投。英國遠離歐洲大陸,雖然是歐盟成員國,但由於歷史及地緣因素,英國與歐盟總是保持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

    早期對歐洲立場

    十九世紀晚期以來,英國一直奉行對歐洲大陸事務不干預政策。二戰結束後,為應對戰後衰落並維持大國地位,英國於一九四八年提出“三環外交”構想,將英聯邦、美國和聯合起來的歐洲作為英國外交的重要三環,支持歐洲聯合,但不願意直接參與。

    在歐洲聯合模式上,英國反對把建設具有某些超國家性質的聯邦歐洲作為歐洲聯合的目標,主張建設一個基於獨立主權國家聯合基礎之上的歐洲。

    對抗歐洲一體化

    一九五一年四月,西歐六國(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簽訂了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開啟歐洲經濟一體化進程,其宗旨是通過免稅貿易彌合二戰造成的裂痕。一九五七年三月,六國正式簽署《羅馬條約》,歐洲聯盟的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誕生。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英國與奧地利、丹麥、挪威、葡萄牙、瑞士、瑞典簽訂《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條約,形成七國“小自由貿易區”,對抗歐洲一體化。該聯盟終因市場狹小、組織鬆散而解散。

    申請加入歐共體

    歐共體給參與國帶來了切實利益,而英國當時又面臨經濟發展放緩、殖民地紛紛獨立、不受美國重視等處境,為尋找政治、經濟出路,英國開始踏上加入歐共體歷程。

    上世紀六十年代,英國曾先後三度申請加入歐共體,但在一九六三年和一九六七年兩度遭遇法國總統戴高樂的否決。一九七三年一月一日,英國正式加入歐共體。

    41年前退歐公投

    雖然加入了歐共體,但英國對於歐共體的態度依舊充滿着不確定感,特別是由於歐共體內的許多規則並不照顧英國利益,如預算攤派和共同農業政策等問題,這使得英國內部對歐共體地位是否符合英國最大的國家利益產生了激烈的辯論和分歧。

    一九七五年六月,英國就是否繼續留歐舉行公投,雖然最終百分之六十七點二的民眾選擇了“留歐”,但英國疑歐主義的影響力依舊存在。

    糾結中自我保護

    英國加入歐共體後,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英國歷屆政府對歐洲一體化進程一直未能全身心投入,一方面既想搭上歐洲融合發展的列車,以免被排斥在圈外,又擔心因融合過密、過深而失去其恪守的獨立性。因此,當歐洲一體化進程符合其國家利益時,英國是一個積極的推動者;反之就會成為一個旁觀者甚至阻撓者。迄今,英國沒有加入歐元區和《申根協定》。

    歐債危機疑歐升

    二○○九年歐債危機的爆發,促使英國疑歐力量再度上升。二○一三年一月,英國首相卡梅倫就英國與歐盟關係前景發表講話,表達了英國對非歐元區國家遭受歐債危機拖累的不滿以及對歐洲一體化進程可能損害英國利益的擔憂。同年三月,卡梅倫宣稱要推動“歐盟改革”並根據英歐談判結果發動公投。

    二○一六年二月,英國與各成員國經過艱苦談判,最終就歐盟改革達成協定。協議同意英國在歐盟中享有“特殊地位”。卡梅倫隨後宣佈,將於六月二十三日舉行全民公投,決定英國是否留在歐盟。無論是去是留,英國再一次站在歐盟問題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