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未來是否智能機械人世界?

2016-06-26 06:30

現在機械人外形相當逼真。圖右邊的機器人是仿自日本大阪大學一位教授石黑浩的外形所做,使用了鋼鐵骨架、塑膠頭骨以及矽膠皮膚製成,能在遠端操控。 (路透社)

    未來是否智能機械人世界?

    在一四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的一次講話中表示,作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械人買家,中國正興起一場政府支持的“機械人革命”,並呼籲“首先改變中國,進而改變世界”。在一五年世界機械人大會在北京開幕時,習主席以“協同融合共贏,引領智能社會”,推動加強同各國科技界、產業界合作研發和產業化的進程。習主席早前在四月底訪問中國科技大學與兩個栩栩如生的機械人“小曼”和“佳佳”互動後,更強調隨着中國進入“新常態”時代,只有依賴自主創新,才能促進高端產業的發展。

    與此同時,在今年五月三日,《金融時報》刊登了一篇題為“智能機械人經濟觸發全球投資熱潮(Robot Economy Sparks Global Investment Boom)”的文章。本經濟小組雖然在此領域並無專業知識,但非常樂意藉此機會,與讀者們一同嘗試探討這充滿創意的嶄新工業。

    仿人舉止處理工作

    根據維基百科(Wikipedia),智能機械人(robotics)屬於機械、電機及電腦工程的範疇,負責相關的設計、製造、運作和應用,並包括關於控制、感應分析、信息處理的電腦系統。上述的科技有助於產生/製造自動化機器,或稱為智能機械人,代替人類在危險環境、或製造過程中工作,並且可以在外貌、行為和認知上仿效人類。許多智能機械人的概念都是源於自然界的啟發,並由此衍生出仿生機械人(bio-inspired robotics)的學科。

    發明可以自動操作機器的概念源於古典主義時期,但落實研究相關功能及可以如何應用智能機械人,則直至二十世紀才真正開始發揚光大。在發展智能機械人的歷史過程中,一直都有一個經常存在的假設,亦即機械人終有一日能夠模仿人類的行為,並且能夠以人的舉止處理工作。今時今日,智能機械人是一個正在快速增長的行業,而隨着相關科技的持續成長,均有助於研發、設計、製造及裝嵌,可以應用於家居、商業或軍事上,能夠處理不同實際工作的新型機械人。

    裝配到軍事機械人

    當越來越多為特定工作而設計的智能機械人陸續面世,它們的分類亦隨之而漸趨專門/專業化。例如,許多智能機械人是專為在裝配線(Assembly line)上擔任裝嵌/組合的工作而設計的,故此這些機械人並不容易改作其他用途,因為這個原故,它們被稱為“裝配機械人”。至於焊接工作,有些供應商提供整套包括可獨立安裝的焊接組件部分的焊接系統,雖然組件可改裝應付其他工作,這類型的系統通常被稱為“焊接機械人”。另外,有些智能機械人是專為操作重型的工作,故被稱為“重型機械人”。

    目前及有潛質在未來發展的智能機械人,包括例如美國無人戰機/偵察機的軍事機械人。至於用在治安方面的,國內湖南省長沙市的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已研發出相關的智能機械人雛形,能夠以氣味偵察出炸彈,和以機械臂箝制、並發出電流擊倒嫌疑犯。智能機械人亦可以用於清理被有毒物質、或放射性廢料污染的地方或核設施。另外,自一九六○年代開始,智能機械人被常用及不斷增長的範疇是製造業。以汽車製造業為例,智能機械人的運作,佔了超過“人工/勞動力”部分一半有多。有些行業,例如位於美國德薩斯州的IBM鍵盤製作工廠,因為已經是100%全自動/機械化,工廠內運作時已完全不用電燈照明,進化成所謂無燈(lights off)工廠。在醫療領域方面,現時有為Hospi的智能機械人用於擔任醫院內速運的工作。其他在醫院內已被智能機械人取代的工作包括接待、引導及搬運;而在外科手術方面,更有名為DaVinci的智能手術機械人。根據《金融時報》的一篇報道,美國華盛頓的一群研究人員已成功研發名為STAR (Smart Tissue Autonomous Robot)的智能組織手術自動機械人,在腸臟手術的運作上,聲稱更勝人手。智能機械人除了可以在餐廳或家居中,擔任侍應或廚師的工作;有些智能機械人更可在家居或老人院中,負起照顧及清潔長者的工作。在武術運動方面,因應一九九○年代的電視節目啟發,現時亦有能夠相互對打的高智能機械人。

    申請專利中國佔35%

    基於對智能機械人的龐大需求,IDC市場研究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預測智能機械人的市場在一九年將會由目前的710億美元增加約一倍至1,350億美元。還有的是,有關智能機械人科技的專利權申請/註冊亦不斷飆升。根據美國商業專利數據庫公司(IFI Claims)的數據,有關智能機械人科技的專利權申請/註冊在過去10年間增加了3倍;單單是中國,在一五年已佔了總體數字約35%,比最接近的對手日本,還要多出超過一倍。

    直至目前為止,智能機械人大多以昂貴、高度精確、工業用機器形式出現,能夠按預定程序工作,但缺乏應對預設程序以外的能力。在研發及生產此類工業用智能機械人而言,日本與德國可以說是目前環球的表表者。不過,較廉宜、更具彈性適應預設程序以外的智能機械人正在冒起。例如所謂“無人駕駛汽車”、能在工廠環境下與真人共同工作的“助理機械人”等,這些智能機械人均正在嘗試感應環境的轉變,及作出適當的調整。這之所以能夠出現,有賴所謂“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進展。隨着這些進展超越了純工業範疇的時候,中美兩國有望取代日本和德國的地位。這行業的專家預測,當低廉成本的智能機械人超越了純工業範疇,進入消費者和-般商業用途的領域時,中國憑着它在製造方面的專長,將會在智能機械人這範疇冒起,成為較重要/顯著的一分子。還有的是,基於中國製造業期望能出產較高增值的產品,以及對自動化的需求,將會驅使中國繼續努力建立起一個在國內研發及生產智能機械人的產業。不過,要達到這個目的,大多數行內的專家均認為中國並不可能在短時期間與日本和德國的水平看齊。故此,中國可以採取併購的途徑達到目的,例如中國家電公司美的集團(Midea),正提出以46億歐元收購為奧迪(Audi)、寶馬(BMW)及波音(Boeing)製造智能機械人的德國庫卡公司(Kuka)。

    新一代美國佔先機

    至於美國,投資者與行內專家認為,正在人工智能領域的不斷飆升投資,將有利於美國在新一代智能機械人的環球競爭中佔了先機,這工業毋庸置疑將會在未來數10年在戰略/策略上非常重要。根據美國一間互聯網數據研究中心CB Insights指出,美國在這方面的投資總額在一五年已飆升至一倍有多達至5億8千7百多萬。德米特里 · 格里森(Dmitry Grishin——俄羅斯互聯網資本家及投資者,曾成功集資1億美元,投資在智能機械人及其他硬件的領域上)說,“最有趣的事物都在美國或矽谷。”斯坦福國際諮詢研究中心(SRI International一間在矽谷的研發實驗室,並曾成功在股票市場上出售上市的智能機械人公司)總裁葛佛利(Manish Kothari)指出,“在智能機械人領域的投資,有投資者積極將這類公司加入他們的投資組合,與此同時,亦有許多投資者(incubator“孵化器”)選擇在研發的早期階段投放資金/資源在智能機械人公司,協助它們成功發展。”正如大多數顛覆性技術,創新的種子雖然有宏大的理想/夢想,卻往往在資金不充裕的情況下開始,而這現象不在有號稱“充滿機會的土地——美國”進行,還有哪個更合適的地方呢?!

    科技如何惠及國民

    當工業越來越趨向自動化,對工人的數目需求自然下降,這將會是每一個國家不能忽視的嚴重後果/副作用。毋庸置疑,嚴重危害健康或對生命構成威脅的工作,自應由智能機械人來擔任,但是其他的工作呢?例如,在中國環境惡劣礦場工作的工人,如果可以由機械人替代,相信這樣的安排將會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但如果在號稱“世界工廠”的中國,數以百萬計在不同工廠裝配線的工人,在科技不斷進步、智能持續更新、功能變得更精細的智能機械人不斷面世下被取代了,後果又會如何呢?以澳門為例,現時博彩角子機已非常普及,但是如果賭桌上的荷官,全被智能機械人所取替,情況又會如何呢?!毋庸置疑,使用智能機械人肯定提升生產力;但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利用這增加了的經濟效益,惠及當地國民。

    本經濟小組將以科幻小說裡的幻想來完結這篇文章。由演員威利 · 史密夫(Will Smith,在《黑超特警組(Men in Black)》片集的主角,以及有份在今年六月拳王穆罕默德 · 阿里喪禮中參與扶靈,並在《叱吒風雲 (Ali)》一片中扮演拳王阿里),主演的《智能叛變(I,Robot)》中,原先開發智能機械人的本意,是協助減輕人類的工作負擔,其後功能擴展至保護人類;但在這演變進化過程中,坐鎮中央的智能機械人——“智能腦袋(Brain)”最終得出結論,認為人類的行為正在危害自身的安全,故此,為了達到保護人類的目的,智能機械人必須全面控制人類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誠然,這只不過是科幻小說裡的幻想;但值得反思的是,在十九世紀初,飛行機器也只不過是科幻小說裡的幻想而矣。

    鍾立雄暨經濟研究小組

澳門日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