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烏導彈毀俄居民樓廿傷
  • 歐盟27國達共識
  • 日敷島麵包疑現鼠骸
  • 烏軍從哈爾科夫後撤
  • 韓視頻博主直播時被刺亡
  • 尼嚮導創廿九次登頂珠峰紀錄
  • 華女巴黎失蹤一周家人求助
  • 南非塌樓十六人遇難
  • 新冠變種KP2美歐蔓延
  • (社論)聯大通過決議打臉美以
  • 加沙30萬平民撤離拉法
  • 哥總統籲逮捕內塔尼亞胡
  • 台南六旬翁病歿家中無錢下葬
  • 廈金大橋廈門段首樁開鑽
  • 景色優美
  • 藍民代籲釋兩岸善意
  • 特朗普稱不選黑利當副手
  • 假日市集
  • 孝親活動
  • 新北祖孫三人慘死

長七返回艙四看點

2016-06-27 06:31

技術人員走近返回艙(新華社)

    長七返回艙四看點

    【本報綜合報道】據新華社廿六日消息:“與以往的飛船返回相比,‘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搭載的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返回過程亮點頻頻,精彩不斷。”着陸場系統副總設計師卞韓城今日介紹了返回艙着陸過程中的四大看點。

    首以彈道返回

    在飛船返回階段,返回艙首次以彈道方式返回——在“長征七號”上面級和返回艙組合體分離後,指揮控制中心不對返回艙控制,返回艙依靠分離時的速度和姿態返回着陸。

    “這與我們發射任務的試驗目的有關。”卞韓城說,這次發射就是驗證返回艙的氣動外形設計,獲取返回再入過程中返回艙的氣動力和氣動熱特性等試驗數據,為中國新一代多用途飛船的論證設計和後續關鍵技術攻關提供支持。

    着陸首在沙漠

    以往的飛船返回點大多是較為平整的陸地、海上,這次把返回艙着陸點瞄準了在沙漠上,在載人航天工程歷史上還屬首次。“這樣做的目的同樣是為獲取返回艙更全面的試驗數據。”卞韓城說。

    這次設定着陸的沙漠是位於內蒙古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其地形複雜多樣,有沙山、沙樑、湖泊等。這對於獲取試驗數據的實踐意義非常大。

    此外,在沙漠裡進行搜索回收,對空中和地面搜索回收分隊是一次極大的考驗。比如,直升機如何降落、車輛如何行駛、如何通過沙樑沙山、如何實施返回艙回收等,這些都需要搜索回收力量努力攻關解決。“從另一方面看,這也鍛煉了隊伍,提高隊員在惡劣環境下完成任務的能力。”卞韓城說。

    卞韓城說,從工程建設和任務實施角度看,選擇在沙漠着陸還有諸多優勢:沙漠基本為無人區,回收難度雖然大一些,但安全隱患相對較小。由於沙土較軟,對返回艙損害較小;多一些落區選擇,有利飛船、衛星的應急返回。

    三棒力保安全

    “長征七號”搭載的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作為新一代多用途飛船返回艙模型,在完成氣動外形數據採集之後,首次以彈道式返回東風着陸場。在兩萬多平方公里的沙漠戈壁,怎樣才能實時監測、快速回收返回艙?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研究員卞韓城表示,返回艙着落監測就像一場長跑接力賽,需要傳好四道接力棒。

    第一棒:返回艙進入距地面一百公里的高空後,在着陸軌道附近的多個雷達和光學觀測站開始啟動,這些測量設備從新疆阿克塞到內蒙古阿拉騰,延綿近幾千公里,主要負責返回軌道測量和返回景象拍攝。

    第二棒:隨着返回艙不斷下降,測量通訊分隊將觀測數據發送給空中待命的運八飛機,繼續對返回艙接力式跟蹤。返回艙下降至距地面十公里高度時打開主傘,信標機發出信號。此時,飛機上的定向儀對返回艙信號進行搜索獲取返回艙坐標,同時將數據傳回北京指揮控制中心。

    第三棒:直升機搜索分隊在接收到北京指揮控制中心傳來的返回艙預報落點後,指揮直升機引導三架直升機佈陣展開搜救,從不同的方向向返回艙着陸點快速推進,同時引導地面搜索分隊趕赴着陸點。

    設沙漠停機坪

    返回艙運出沙漠最便捷的方式是直升機吊運。如何在沙漠中搭建一個合適的着陸平台成為一個難題。

    搜索隊員經過多次實驗後找到了“獨門秘笈”:用十六塊加厚帆布拼成一個一千六百平方米的應急簡易停機坪,同時就地取材,把沙子裝袋固定帆布,一個穩定而適合直升機着陸的停機坪就建成。

    卞韓城說,使用這種方法既有效解決了直升機降落問題,同時還節省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