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正報
新聞
  • 青少年流行時裝技術大賽冀發掘新血
  • 鄭志強自評六、七十分
  • 立會保障人權工作應多做 歐安利臨別贈言
  • 會否再獲委任 馮:點知事頭點睇?
  • 回歸館將展出饒宗頤荷花佳作
  • 陳明金寄望年青人
  • 駐澳門部隊政治委員調整
  • 韓男來澳輸光兩年來盜竊維生
  • 主席依依不捨送別來屆不選議員
  • 社工局冀明年推 無障設計建築 指引
  • 體奧會與中銀連續四年辦獎學金計劃 昨101人獲「優秀運動員中銀獎學金」
  • 責罵應對子女情緒適得其反 鼓勵學習正向態度處理情緒
  • 『伸出雙手感受真摯友情』 本澳大學至友分社獲傑出分社獎
  • 助人為快樂之本! 金沙攜手本澳義工製作三萬五個福袋
  •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 加強與家長聯繫和溝通
  • 立方米辦塗鴉賽發掘繪畫潛能
  • 《飄流船廠》話劇本月公演八場
  • 第二屆在台就讀澳生訪黔交流
  • 全澳青創賽初創組初賽18隊入圍
  • 潘雲東副特派員會見兩國駐港總領事

粵中醫藥健康旅遊 漸受海內外民眾追捧

2016-07-04 07:30

【中新社清遠7月3日電】(蔡敏婕)來自香港的王卓妍在廣東清遠一家溫泉度假村內,用中醫儀器評測“治未病”(採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得知自身狀況後,在中醫指導下,她接受傳統艾灸和膳食調理,“都市人容易忽視身體健康,相比以往走馬觀花式的疲勞旅行,養生保健顯得更適合。”
記者近日走訪廣東多家中醫藥健康養生旅遊基地發現,隨著民眾對健康的關注和對中醫藥保健的青睞,運用中藥、食療和刮痧等中醫手段調理身體的民眾增多,同時也吸引大批來自歐(洲)美(國)和東南亞地區的民眾,“組團”體驗中醫魅力。
中醫養生旅遊產業漸受民眾追捧。在廣東中醫藥博物館內,擁有三層樓高的嶺南中藥“標本牆”,這裡被稱為“中藥水晶宮”。該館副館長張書河介紹,不少東南亞國家民眾對中醫藥認知程度較高,因此對來廣東養生健康旅遊接受度較高。
傳統中醫藥具有“價廉”的特點,很多慢性疾病在俄羅斯等歐美國家的治療費用都比較高,部分疾病的費用是中醫藥療法的十倍。因此近年來,也有不少歐美“中醫醫療團”來廣東治療腰椎突出、頭痛等慢性病。
“很多人對中醫藥存在誤解,認為療效不如西醫迅速,其實中醫藥一般在一至兩周就會見效,尤其是針灸,對疾病有改善。”張書河稱,很多歐美著名大學的教授也在研究中醫療法,相信中醫藥健康旅遊在歐美市場具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內地消費轉型昇級,民眾在追求“健康”和“?值”方面也更捨得花費。2016年5月,廣東提出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旅遊,挖掘嶺南藥膳養生文化內涵,完善中醫藥健康旅遊服務產品體系,重點培育一批以中醫藥養生保健、健康體檢和南藥種植加工為主題的旅遊企業。
廣東省旅遊協會副秘書長周志紅介紹,廣東氣候溫暖,物產豐富,具有發展中醫藥健康養生旅遊的條件。中醫藥文化養生旅遊正成為廣東旅遊新業態,催生新的旅遊消費熱點。
“截至目前,廣東已有中醫藥養生旅遊示範基地40家,並形成18條中醫藥養生文化旅遊線路。”周志紅稱,不少企業開發出具有綜合健康檢測、溫泉療養、中醫理療、自然養生功法等為一體的旅遊項目。
在廣州白雲山南麓,有一處中華醫藥園“神農百草堂”,園內彌漫著中藥草的味道,生長著有“情花”之稱的百花曼陀羅、“斷腸草”、“青蒿”等近400種中草藥活本。
廣州白雲山和記黃埔中藥有限公司神農草堂辦公室主任陳秋娟介紹,該草堂吸引不少香港公務員、學生和民眾前去參觀。自2006年開館以來,已接待遊客超過80萬人次。
有專家稱,由於官方政策的支持,加之民眾對健康養生的需求,中醫藥產業振興發展迎來“天時”、“地利”與“人和”的時機。未來廣東在培育中醫養生旅遊品牌,加強與海內外養生旅遊經驗推廣的同時,也要加強對行業的監督,避免業內“魚龍混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