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保安司著令嚴肅徹查獄警涉嚴重違法
  • 女獄警涉勒索釋囚 懲教管理局: 嚴懲不貸
  • 聖母像巡遊活動 多處道路週一晚有限通車
  • 三項資助整合至免費教育津貼
  • 澳門醫務界成立雙慶活動籌備委員會 傳承和弘揚愛國愛澳優良傳統
  • 石排灣線列車測試意外調查完成 當局確認涉人為錯誤
  • 深合區: 深入推動護理事業高質量發展
  • 內地舉行防汛防颱風演習
  • 江西省中醫藥考察團訪澳冀拓市場
  • 三項資助將整合至免費教育津貼
  • 【根據合同追責】石排灣線列車測試意外屬人為錯誤
  • 彭麗媛與匈牙利總統夫人參觀布達王宮
  • 【第31屆葡語通訊論壇舉行】郵電局冀加強業界對AI技術認知
  • 美國據報將對中國電動汽車等加徵關稅
  • 羅立文:正研究電信業改革工作
  • 現金分享7月起依次向合資格居民發放
  • 當局確認輕軌事故涉控制中心指令員人為錯誤
  • 科技發展基金將重新制訂資助規章及獎勵計劃
  • 當局冀加強AI技術合作保私隱安全
  • 今年現金分享7月起發放 預計涉財政開支73.6億元

「見步行步」的傳染病大樓

2016-07-10 01:15


傳染病大樓的選址爭議,早已流為泥漿摔角戰。政府一再強調隔離設施和空氣過濾系統是「百分百安全」,市民大眾則擔心大樓距離民居太近,而且周邊人口密集、學校林立,若稍有不慎,容易造成傳染病大規模爆發。你有你的技術保證,我有我的國際標準,雖然立場完全對立,但雙方所聚焦的,其實同樣是安全問題。然而,既然談到技術、談到國際標準,這裡牽涉到的就不是一般性的社會議題,而是十分專門的學科知識,討論起來自然存在著專業判斷和民眾心態之間的隔閡。若站在附近居民的立場,技術上再先進也好,亦難保沒有人為上的疏忽,從而導致疾病從隔離設施內擴散出來,而這正是他們所憂慮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兩方著重的層面各不相同,卻又無法解答或駁斥對方的質疑和理據,這樣的討論,恐怕是難以產生多大的意義的。
筆者無意重蹈這類泥漿混戰,但我們也許能從另一角度看待這膠著的議題。我感興趣的是:澳門政府近年大力推動所謂的醫療發展整體規劃,到底這幢傳染病大樓是否在當中佔一席位?或者說,政府在進行醫療發展的整體規劃時,有沒有重新考慮過傳染病大樓的選址問題?
讓我們回到起點。據譚司長的說法,興建傳染病大樓的構思,源於十三年前,亦即二零零三年沙士爆發之後。零五年,開始設計;零八年,世遺限高規定通過,位於松山燈塔附近的傳染病大樓設計全部推倒重來。到了二零一零年,政府落實離島醫療綜合體的建設方案,並在第二年制訂了《完善醫療系統建設方案》,這也就是前些年官方著力宣傳的「醫療十年規劃」。如大眾所知,此份「十年規劃」的重頭戲,當然是醫療設施的硬件項目,主要包括「興建離島醫療綜合體、擴建仁伯爵綜合醫院(即山頂醫院)、新建及擴建衛生中心」等大型系列工程。應予肯定的是,這些興建計劃確實符合澳門未來發展所須,譚司長上任之初誇下海口的「光輝五年」,正是以這個「十年規劃」為基礎的。
「十年規劃」談的是澳門整體醫療系統的建設問題,其作為城市規劃的重要一環,各個項目之間如何配合得宜,做到地盡其利、物盡其用,有效集中和分配各種醫療資源,便應是首要的考量因素。弔詭的是,現在譚司長和李局長屢次宣稱澳門興建傳染病大樓的迫切性,但在「十年規劃」這個總體性方案當中,卻不見它的身影;或者換句話說,在推出「十年規劃」、討論澳門未來整體醫療系統的藍圖時,即使其時已有了離島醫療綜合體此一新選項,衛生局卻從未重新考慮傳染病大樓的選址,如何能配合各項新建設,而是繼續拿著舊有規劃,維持執行舊有決定。
其實,「十年規劃」倒不是全未提及傳染病大樓,而是以一個不同於今日我們所見的版本出現。檢視一下五年前公佈的「十年規劃」,山頂醫院擴建的相關項目,除了在二零一三年已投入運作的新急診大樓外,還包括一幢「專科大樓」。衛生局局長李展潤在當時解釋,作為山頂醫院擴建計劃的一部分,專科大樓將用於「醫治傳染病等」。換言之,那時的「傳染病大樓」是從屬於山頂醫院的一個專科門診及病房大樓。但來到今天,無論是司長和局長口中所說的,抑或是市民大眾的廣泛認知,「傳染病大樓」的概念已變成:當高危險性的傳染病爆發時,這將成為隔離患者的集中設施。這就不僅是附屬在山頂醫院旁的門診和病房,而是整個澳門醫療系統的傳染病防控核心──不管你是在鏡湖醫院或未來的離島醫院就診,一旦確認感染,就會隔離在山頂醫院旁的傳染病大樓。
我不知道早在二零一一年時李局長的那番描述是否已傳達了這樣的概念,卻因語焉不詳而未受市民大眾所關注;還是在譚司長新官上任後,原來的「專科大樓」才突然改變了它的性質,用以適應新的傳染病防治需求。但不論何者也好,官民溝通的認知落差,顯然是導致今日兩方爭持不下的主要因素。尤其重要的是,這當中反映出的,在於所謂「整體」醫療系統發展規劃的毫不「整體」。如果本來的打算就是要蓋一座現在版本的傳染病大樓,那麼在二零一零年離島醫療綜合體決定興建之際,以及二零一一年《完善醫療系統建設方案》公佈之前,當局是否有考慮過傳染病大樓維持在原址不變的恰當性?既然離島醫療綜合體有較為完善的硬件配套,為何不考慮更動選址?問題不在於考慮過後被否決,而是根本看不見有過討論的跡象。決定興建傳染病大樓時還沒有離島醫院的構思,到要興建離島醫院了,這麼重要的傳染病大樓竟然沒有重提選址問題,所謂的整體醫療系統的建設藍圖,原來從未有過全盤性的考量,而只存在「見步行步」、得過且過的個別「規劃」。退一步看,此事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爭議的關鍵,恐怕不僅是「要蓋在山頂,不蓋在離島」的專橫決定,更重要的應該是:由始至終,譚司長和衛生局都不曾商議過蓋在離島的可能性;他們仍然是用二零零三年的視野,來看待二零一六年的問題,而在這十三年間,我們已經有了離島醫療綜合體的構思、有了《完善醫療系統建設方案》,他們卻未曾向大眾交代,傳染病大樓不納入這些規劃而仍然保留在原址興建的原因。唯一的擋箭牌,大概只剩下「迫切性」吧──但這個「迫切性」,到底是澳門需要一個規劃完善的傳染病大樓的迫切性,還是基於多年仍未完工、讓司長和局長們感到有業績壓力的「迫切性」?這點我就不作誅心之論了。
不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