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以總理:將戰至最後一兵一卒
  • 以軍空襲加沙多個目標
  • 彭麗媛參觀匈中雙語學校
  • “這不象徵中匈友誼成長?”
  • 中匈成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
  • 習:有信心戰勝各種挑戰
  • 中方:將採必要措施
  • 中方:證心虛氣急敗壞
  • 中方:美只有嚴格遵守的義務
  • 中方促日勿支持“台獨”
  • 日核研究所兩處遭放射污染
  • 西班牙預期壽命歐洲最高
  • 國際旅展
  • 覃輝在美刑滿被逐出境
  • 特朗普孻仔將步入政壇
  • 上月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
  • 韓醫學院教授集體休診一天
  • 日富士山“黑幕”工程推遲
  • 烏無人機擊中俄煉油廠
  • 米舒斯京連任俄總理

南海仲裁鬧劇攪亂亞太

2016-07-13 06:31

    南海仲裁鬧劇攪亂亞太

    菲律賓單方提起的南海仲裁案備受關注,設在荷蘭海牙的仲裁庭於七月十二日下午公佈最終裁決結果。所謂的最終裁決不出所料,與事先張揚的結果一樣。對此,中國政府和外交部昨日發佈了《南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聲明》,以及《關於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所作裁決的聲明》,鄭重聲明,菲律賓共和國阿基諾三世政府單方面提起仲裁違背國際法,仲裁庭沒有管轄權,中國不接受,不承認。中國反對南海仲裁案有充分的國際法理依據。中國這樣做不僅是在維護自身的國家利益,也是在捍衛國際海洋秩序的完整性和合法性。

    中國對“裁決”作出“不接受、不承認”的決定不難理解。《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強制仲裁僅適用於《公約》解釋和適用的爭端,菲律賓提請仲裁事項的實質是南海島礁的主權問題,不屬於《公約》範疇。《公約》要求,訴諸仲裁必須先就爭端解決方式交換意見,菲律賓未盡此義務。《公約》規定,已被當事國聲明排除的爭端不得被提起仲裁。菲律賓深知中菲在南海的島礁主權和海洋爭端不可能通過仲裁解決,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其目的根本不是為了解決爭端,而是借仲裁之名抹黑中國,是政治挑釁。此舉不僅不能解決爭端,反而激化矛盾。昨日仲裁庭作出的所謂裁決更破壞了地區安全秩序和對話機制,不是穩定亞太而是攪亂亞太,屬於“添亂”。

    這場政治鬧劇的本質昭然於世。菲方訴求的實質是領土和海洋劃界問題,中菲早已選擇談判協商作為解決相關爭議的唯一方式。領土問題不屬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調整範圍,中國也早已於二○○六年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二九八條有關規定將海洋劃界爭議排除適用強制爭端解決程序。中國從一開始就表明不參與、不接受仲裁,更不會承認裁決,這完全符合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是尊重國際法、維護《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完整性和權威性的行為。菲律賓違背“禁止反言”原則,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仲裁庭違法擴權、濫權,才是真正違背國際法之舉。仲裁庭無視歷史性權利屬於習慣國際法調整事項的國際法原則,非法裁定其對當事雙方涉及南海的歷史性權利和海洋權利淵源的爭端具有管轄權,並得出無效結論稱“並無證據顯示歷史上中國對該水域或其資源擁有排他性的控制權”、“中國對‘九段線’內海洋區域的資源主張歷史性權利沒有法律依據”。

    南海是中華民族的“祖產”,當年,菲律賓非法侵佔中國南海部分島礁,如今它又“賊喊捉賊”,把中國告上仲裁庭。當前“中國南海威脅論”甚囂塵上,怎能將如此重大、複雜的領土主權問題,交由五個對中國缺乏深入認識甚至戴着有色眼鏡的人,依據西方主導的遊戲規則來裁決?中國不接受、不參與仲裁,歸根到底是維護領土主權,合理合法,應得到各方尊重。

    南海仲裁案由菲律賓阿基諾三世政府單方面提起,但絕非其自導自演的一齣“獨脚戲”。舞台幕後,美國為其出謀劃策、指點支招已是不爭的事實。美國不僅拿菲律賓當槍使,更在逐步介入南海的過程中摻入冷戰思維,借南海局勢拉幫派、組集團、搞對立。作為域外國家和非南海問題當事國,美國這種冷戰思維不光體現在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上,更表現在近年來在南海的一系列外交和軍事動作上,乃至更為招搖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上,以及近日宣佈將“薩德”反導系統引入韓國部署。深入剖析,美國冷戰思維早已超越口頭或觀念層面,正在試圖將南海成為一塊新的試驗田。

    南海本無事,為何生非?回顧歷史與現實,在南海幾千年發展史中,周邊各國交往密切,相互理解,互惠互利,共同發展。今天所見的分歧,無非是外部勢力挑撥的結果。究竟對誰有利,明眼人一看便知。美國等外部力量攪局南海局勢,只會導致局勢複雜化。對在這一地區擁有利益的國家而言,緊張態勢加劇和可能爆發的衝突不會讓任何國家受益。東亞幾乎所有國家都在致力推動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各國需要的不是緊張局勢和衝突,而是和平與穩定,更好的合作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