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文化局增百冊館藏古籍電子書
  • “華佗寶誕”周六康公廟前地同賀
  • 澳門印刷業商會新閣就職
  • 化地瑪教師赴港交流收穫豐
  • 中藥質量鑒定研修班科大開課
  • 新華閱讀推廣活動別出心裁
  • 海暉幼兒體驗種植樂趣
  • 卅二澳教師赴穗取經AI教育
  • 建築師走進永援分享創意
  • 校際舞蹈賽成績公佈
  • 廣大生命教育學惜福
  • 專家科大研討澳科技發展
  • 菜農幼園懇親會祝三慶
  • 業界:引高質專才助澳企發展
  • 理大北航簽協議促科創發展
  • 辛中會參訪新疆收穫豐
  • 做個盡責寵物主人
  • 河北同鄉會選新閣續團結
  • 粵法學會訪民眾建澳
  • 四川廣安書記訪中總促合作

體委籲覓地建專用回力球場

2016-08-06 06:30




    典型大眾體育承載澳人集體回憶

    體委籲覓地建專用回力球場

    回力球曾在本澳盛極一時,但隨着回力球場結業後逐漸式微。有波友希望回力球能在本澳繼續發展。體委吳嘉婷稱,場地不足成為各界“頭痕”主要問題,政府或考慮透過利用現有場地承傳體育文化,讓更多年輕人接觸傳統運動。體委關偉霖建議民署與體育局加強溝通與合作,於既定空間或覓地打造一座回力球綜合場,助回力球愛好者重拾美好回憶,也讓當下一代認識本土典型大衆運動。

    增獨立場地難度大

    吳嘉婷稱,本澳只有松山及鴨涌河兩個不合規格球場讓一衆回力球波友“過下手癮”。因場地有限,不少體育項目賽事“慳得就慳”,如今年籃球分齡賽,由四節縮減至兩節、分節由十分鐘減至八分鐘,一場賽事僅十六分鐘。比賽地點更在“澳門蛋”,對十八歲以下學生而言是減低其參加意慾,同時增加帶隊老師負擔。

    澳門地少人多,體育項目發展捉襟見肘,但政府及體育界都在有限資源下將場地作用最大化,如現時有多功能場地,在場地劃上不同項目所需界線便能進行不同類型的運動,但由於回力球所需場地與其他運動不同,只能獨立開闢場地,增加發展難度。建議政府應研究如何利用現有場地發揮最大效用,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及接觸傳統運動,促進體育更多元化。

    松山場宜改善照明

    關偉霖稱,不僅他個人喜好回力球這種運動,很多同齡好友亦鍾愛不已。回力球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在馬交小城興起,發展至八十年代盛極一時,是本澳典型的大衆體育運動。自製球拍也具本土特色,是澳門人的集體回憶。鑑於喜好這種球類者不少,且多個大型公共體育場亦鮮設有專業用途的回力球場,希望政府部門調整。

    他形容球手們所用的自製“紙皮雞”球拍很富本土特色,應適當保留,或向年輕人傳授此種製作技術,傳承下去。目前仍有大部分人喜於松山所設場地開展此項運動,建議民署適切強化整區照明系統,於具條件情況下優化場地設施,盡量滿足大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