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碧桂園無法按時支付兩票據利息
  • 美就業市場走軟 重燃減息預期
  • 中國地區價格戰 星巴克遇危
  • 建行:開立多功能自貿賬逾廿戶
  • 美利率或更長時間維持高位
  • 去年底中小企拖欠率達3.5%
  • 商戶:活動成效減弱 周末生意回落
  • 二二年旅遊增加值比重跌至16.6%
  • 澳博控股首季EBITDA8.6億元
  • 旅業料暑假外省客琴澳遊大增
  • 自由行客:增小眾景點 或考慮跟團
  • 業者冀澳琴遊一條龍帶團
  • (一家之言)高息持續 推動居民定存?
  • 中醫藥業蹚新路
  • 融合創新辦節會文旅會展攜手行
  • 數字經濟再佈局金融創新注活力
  • 琴澳多元發展再加速
  • 深合區經濟發展活力澎湃
  • 法案起草人爆“內幕交易”醜聞
  • 中方:典型經濟脅迫

地產業:閒置地建公屋區內配套要做好

2016-08-11 06:30


    地產業:閒置地建公屋區內配套要做好

    【本報消息】行政長官崔世安多番強調政府收回的閒置土地將優先興建公屋,加上新城A區近三萬個公屋單位,未來公屋供應料大增。不過,公屋周邊配套卻甚少提及。有地產業者表示,政府應規劃社區功能,再按人口變化制定公屋需求。在規劃公屋前,要預算準備日常生活配套硬件,特別是道路網是否足夠支持區內人口大增,這些都要關注,並非一味搵地建公屋即可解決民生問題。

    閒置地未必宜建公屋

    在“萬九”公屋計劃中佔主導地位的石排灣公屋,雖落成入伙至今已一段日子,但部分單位依然烏燈黑火。究其原因,撇除地理位置問題,還有區內生活配套、交通不足,生活品質欠佳。早前政府收回機場對開的偉龍馬路土地,計劃興建公屋。該地段按發展商原有計劃興建逾四千個單位,當中不少屬大單位。若改為公屋,提供上萬個單位不足為奇。但該區欠缺社區、交通配套,加上鄰近機場,有噪音問題,建公屋肯定無法一勞永逸,屆時又會衍生大量問題。

    有地產業者表示,政府擬把收回的閒置土地優先建公屋,回應社會訴求原意是好,但是否所有閒置土地都適合建公屋供居民居住,這一點有所保留。在回應社會公屋訴求的同時,應顧及社會發展、社會公共設施、商業配套等環節,故政府應優先確定整體城市規劃後,把每個區域劃定功能、定位,隨後再按人口估算公屋需求。

    前期規劃預硬件配套

    至於隨意搵地建公屋,將來會否衍生如香港天水圍“悲情城市”問題?該業者認為,香港天水圍情況發生在澳門的機會率不高。天水圍主要是跨區就業、跨區上學問題難解決。澳門地理面積細,祇要做好交通接駁,跨區就業、上學問題相對容易解決。公屋規劃宜結合居民日常生活需要,不僅要預留商業配套,最好有托兒所、教育、醫療服務提供,這些政府可透過前期規劃,預留硬件配套解決。

    此外,公屋規劃要結合區內未來人口增加後衍生的交通、道路負荷問題。以偉龍馬路地段為例,如建逾萬公屋,區內至少增兩、三萬常駐人口,這批居民出行牽動周邊交通配套,增加區內道路負荷。目前該區道路狹窄,車流量十分高,經常出現擠塞,未來再加上大量人口,現有配套一定難以負荷。

    回應民意需結合現況

    另有地產業者指出,近年政府在房屋政策上明顯傾斜公屋領域,祇顧回應有住屋需求的民意,卻忽略住屋需求衍生的其他配套。儘管解決居住問題,但同時衍生其他問題,形成民意惡性循環。如有石排灣住戶縱使獲派公屋,但因交通配套欠佳,就業、教育不便,寧願丟空單位,到舊區租住單位,反映政府在公屋規劃的源頭上做得不夠。

    此外,氹仔東北區公屋即將落成,但區內配套一直不足,加上新建公屋將有大量居民進駐,可見區內現有商業配套、交通接駁明顯追不上需求。因此,在回應民意時,更要結合區域現況,及早制訂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