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匯改周年 人幣預期更穩定

2016-08-11 06:30


    市場化+國際化

    匯改周年  人幣預期更穩定

    【中新社北京十日電】“811”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已屆一周年。人民幣匯改,繞不開“市場化”和“國際化”兩個詞。

    釋放單向貶值壓力

    自去年八月十一日起,中國央行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加大參考一籃子貨幣力度。一六年春節以來,初步形成“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特徵更清晰。

    匯改至今,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超百點的上下波動屢屢出現,但過程升貶交替,單向貶值壓力逐漸釋放。

    如以去年“811”匯改前一個交易日中間價為基數,一年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貶值幅度為8.7%;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貶值幅度僅為2.08%。去年“811”之前的最後一次匯改措施實施於○五年,自那時以來至今年六月末,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累計升值24.81%。

    中國央行對此的官方評價是,“匯率機制的靈活性、規則性、透明度和市場化水平明顯提高,人民幣匯率預期總體穩定。”

    市場化改革路未完

    但人民幣市場化改革之路尚未走完。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貿易體系中的“大玩家”,中國的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還有不短的路要走。

    毋庸置疑,“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形成機制在當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過渡手段,在穩定市場預期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但放眼未來,解決外匯市場出清問題,宏觀審慎地逐漸放開資本管制,高效處理跨境資本流動,將為邁向市場化程度更高的自由浮動匯率機制打下堅實基礎。

    可以預期,未來人民幣匯率將繼續按照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形成機制有序運行。央行明確會進一步發揮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逐步形成以市場供求為基礎、雙向浮動、有彈性的匯率運行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國際化進程全面推

    從人民幣歷時五年終於“入籃”特別提款權(SDR),到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一期)成功上線運行、為全球的人民幣使用者建設一條“支付高速通道”,再到中國央行先後與美聯儲局、俄央行簽署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備忘錄……一年以來,匯改的推進也加快人民幣邁向國際的步伐。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發佈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6》指出,人民幣國際化水平穩步提高,人民幣國際使用程度五年間增長逾10倍。

    不過,人民幣在國際化過程中仍有巨大提升空間。即便加入SDR,也並不意味着自動具備國際貨幣的市場地位。人民幣能否在國際上站穩,取決於市場使用和持有情況。

    近年來人民幣在跨境貿易結算發展較快,要成為國際化貨幣,結算功能祇是其一,還應重視投資和交易功能。有鑒於此,中國應加大力度,挖掘人民幣在海外金融市場的深度,加大其產品豐富性,激發海外人民幣持有者的投資動機,擴大投資、交易規模。

    另一方面,應繼續深耕亞投行的國際業務,利用“一帶一路”建設海外項目,創新跨境人民幣貸款,通過人民幣債券等形式開拓出人民幣國際化的多元化途徑,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同時,帶上人民幣一起“闖天下”。

澳門日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