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正報
新聞
  • 青少年流行時裝技術大賽冀發掘新血
  • 鄭志強自評六、七十分
  • 立會保障人權工作應多做 歐安利臨別贈言
  • 會否再獲委任 馮:點知事頭點睇?
  • 回歸館將展出饒宗頤荷花佳作
  • 陳明金寄望年青人
  • 駐澳門部隊政治委員調整
  • 韓男來澳輸光兩年來盜竊維生
  • 主席依依不捨送別來屆不選議員
  • 社工局冀明年推 無障設計建築 指引
  • 體奧會與中銀連續四年辦獎學金計劃 昨101人獲「優秀運動員中銀獎學金」
  • 責罵應對子女情緒適得其反 鼓勵學習正向態度處理情緒
  • 『伸出雙手感受真摯友情』 本澳大學至友分社獲傑出分社獎
  • 助人為快樂之本! 金沙攜手本澳義工製作三萬五個福袋
  •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 加強與家長聯繫和溝通
  • 立方米辦塗鴉賽發掘繪畫潛能
  • 《飄流船廠》話劇本月公演八場
  • 第二屆在台就讀澳生訪黔交流
  • 全澳青創賽初創組初賽18隊入圍
  • 潘雲東副特派員會見兩國駐港總領事

風雨無改愛心老闆 三年為長者派飯

2016-09-08 06:30

每逢周二及周四早上9點半,位於香港油麻地砵蘭街的“功夫點心”店門外,3年來都排著長龍,近百名長者每人手上拿著籌號,有秩序地免費從派飯人員手中接過店裡剛出鍋、熱騰騰的排骨飯。“今天還有橙送呢。”長者們都露出了一臉滿足的表情,100個飯盒在半小時內便一一派完。
在人群中,有不少是街頭露宿者,也有一些行動不便的長者,有部份更已年近90歲。一個排在較前面的婆婆告訴記者,她和老伴到這裡領飯已逾3年。“剛開始時不用那麼早到,人較少,後來越來越多人,我現在每次都要提前早上6點鐘到這裡排隊。”
婆婆不知道老闆是誰
“每個星期都有兩款不同的飯,有雞飯和排骨飯,我每次領了飯後,會分作兩份吃,一份作為午餐,一份用作晚飯。”一位身型瘦削的許婆婆說,她食量不大,一個星期有兩天可以免費解決吃的問題,這個派飯活動很有意義。記者問她,知不知道背後是誰派飯?許婆婆表示,“我也不知道老闆是誰,很感謝他,店員對我們也很好,很禮貌。”
另外,現場也看到兩名工作人員,他們一個負責派飯,一個幫助維持秩序。其中一名逾70歲的義工張女士表示,她是附近一家曲藝社的會員,退休後便一直從事長者義工服務。“我一直在這區做義工,有一次經過這里,剛好遇到這個派飯活動,由於人群很多,情況也有些混亂,於是自動請纓,負責維持秩序。”張女士說,“公公婆婆們有講有笑,幾年下來,大家已很熟稔,這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聚腳地給他們。有時曲藝社有活動,我也會拉他們去參加。”
馬氏兄弟: 派飯可以直接“到胃”
在好奇心驅使下,記者後來找到了這個派飯活動的兩位老闆馬天明、馬天聰兩兄弟。馬天明說:“3年前我們在那區開了一家點心店,發覺附近有很多需要幫助的公公婆婆,有部份長者要靠手推車拾紙皮維持生計,我作為食肆負責人看到這樣情況,心想如何幫一下他們,最後決定派飯給這些公公婆婆。”
“派飯是最簡單直接,可以幫助解決溫飽問題,結果一直派了3年,口啤好好,風兩無改。”馬天聰說。
馬氏兄弟表示,相對於直接捐錢做公益,派飯可以直接“到胃”。“有時捐錢給公益團體,他們如何用這筆錢,我們無從稽考,也看不到實果。但民以食為天,三餐一定是要的,看著公公婆婆可以帶著微笑領飯盒,直接受惠,派飯這種方式會更有意義,也更溫暖。”
推行關愛的企業文化
“功夫點心”現時逢周二和周四派飯,周一、周三、周五派包點,3年下來,已分別派出38400個盒飯以及28800個包點,點心店早上8點開門,9點半已準備好要派發的飯盒,為了應付繁重的工作量,廚房也額外聘請了兼職員工。“店舖員工雖然工作量增加,但他們也沒怨言,大家都佷團結,希望做好這件事。”馬天明表示,該公司一向推行關愛的企業文化,希望企業像一個充滿愛心和溫暖的大家庭。
現年40多歲的馬氏兄弟,本身也是“屋村仔”出生,白手興家,時下是一家擁有逾1000名員工的集團老闆。“我常在想,如果員工都視公司是一個大家庭,投入地工作,這一定會比原子彈威力還要強。”馬天明說,希望在公司推行一種人性化和人情味的管理。
傳承中國人‘孝道 ’
馬天聰認為,最重要是不要當員工是機械人,要給予尊重。“有一次公司有個阿姐(資深女員工)腳痛得厲害,想要辭職,醫生指她尿酸過多引起,我知道了她的情況後,送了一雙運動鞋墊給她,還瞞著她沒說是新買的,後來她用了一段時間,果然腳痛問題解決,也可以留在公司繼續上班了。”
談及多年來從行善過程中領略的心得,馬天聰分享經驗說。有一次在街上,幫助一個90歲的婆婆用手推車推著紙皮,婆婆沒有子女照顧,也沒有拿政府的資助,自力更生。“婆婆推著車轉左轉右,然後把車準確無誤地泊好在路邊,比很多小夥子都出色。”馬天聰說,那一刻他領悟到人生沒有所謂絕對的高潮和低潮,在旁人眼中婆婆可能無依無靠,但對婆婆而言,卻仍然充滿著生命力。
除了派飯外,馬氏兄弟平日也從事其他公益活動,比如每天派雞給長者中心,馬天明說,他很多公益工作對象都是長者。“長者是最需要關心的,同時也希望我們可以作為好榜樣,讓下一代、公司年青人也可以傳承中國人的‘孝道 ’。” (香港中通社記者    周文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