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文化局增百冊館藏古籍電子書
  • “華佗寶誕”周六康公廟前地同賀
  • 澳門印刷業商會新閣就職
  • 化地瑪教師赴港交流收穫豐
  • 中藥質量鑒定研修班科大開課
  • 新華閱讀推廣活動別出心裁
  • 海暉幼兒體驗種植樂趣
  • 卅二澳教師赴穗取經AI教育
  • 建築師走進永援分享創意
  • 校際舞蹈賽成績公佈
  • 廣大生命教育學惜福
  • 專家科大研討澳科技發展
  • 菜農幼園懇親會祝三慶
  • 業界:引高質專才助澳企發展
  • 理大北航簽協議促科創發展
  • 辛中會參訪新疆收穫豐
  • 做個盡責寵物主人
  • 河北同鄉會選新閣續團結
  • 粵法學會訪民眾建澳
  • 四川廣安書記訪中總促合作

航空航太展11月珠開幕

2016-09-08 06:35


    航空航太展11月珠開幕

    眾多高精尖裝備首度曝光

    【本報駐北京記者李剛七日電】今日上午,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太博覽會執委會在京舉行新聞發佈會,詳細介紹本屆航展的籌備情況,宣佈航展將於十一月一日至六日在廣東珠海國際航展中心舉辦。

    七百多家展商參展

    發佈會透露,航展展出規模、展品結構、展覽形式及飛行表演隊、專業活動的數量和品質都取得新突破,呈現出國際性強、技術水準高等特點。截至目前,共有來自四十二個國家和地區的七百餘家展商參展,室內展覽面積八萬二千平方米;室外展示面積超過三十五萬平方米,參展飛機一百三十五架。

    逾九百件武器亮相

    作為主辦單位之一,中國空軍除“八一”飛行表演隊參展外,集中以室外展示為主,包括飛機、雷達、導彈等在內的六十多個型號九百多件現役武器裝備參展。

    航展上,作為主場展示的中航工業將繼續設立獨立的一號“中航工業館”,圍繞防務、民機、直升機、通用飛機、機載系統、航空科普等專業主線統一佈局,還設立獨立館外靜展區,突出展示大飛機專項成果、中高端無人機系列以及重點軍貿產品,並與空軍主戰裝備靜展結合,重點展示“中航工業製造”的實力。據悉,航展中航工業將突出打造“二十系列”概念,能夠反映我國航空科研的實力、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航空裝備將有望參展。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安排在三號館,展出新設計製作的四架1:10的ARJ21飛機剖開式模型、一架1:10的C919大型客機剖開式模型等飛機模型。ARJ21-700飛機將作靜態展示和飛行表演;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攜近兩年來的最新科技成果共計四百二十二項產品參加航展。其中在宇航展區,將展示中國航太在載人航太、探月工程、北斗導航、高解析度對地觀測以及宇航科學等領域的最新成就。展出宇航類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載人飛船返回艙、火星探測器與環繞器以及防務類的M20導彈武器系統、CH-4無人機等熱點展項之外等均為首次亮相。

    大小新型運載火箭

    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將展出防空體系、海防體系、對地打擊體系、無人作戰體系、空間應急體系等五大體系以及防務對抗體系仿真演示系統、預警與雷達系統等六十五個展項,新一代攻防兼備的武器裝備體系精彩登場。我國首個具有低成本、快速集成、快速入軌創新特點的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快舟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以及我國運載能力最強、起飛品質最大、箭體直徑最大的新型固體運載火箭——快舟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等也將首度曝光。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重裝推出了包括機動突擊、火力打擊、防空反導、攻堅破甲、特種作戰、指揮控制、偵察預警、綜合保障在內的八大類高科技武器系統。其中,以VT4型主戰坦克、ST1型105毫米突擊炮等為代表的裝甲車輛將在珠海盛裝亮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以“反恐處突、近區防禦、快反部隊、航空彈藥”等四個方面,“體系化、系統化、系列化”全方位展示七十餘型軍貿產品。

    電子科技安全智慧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以實裝展示為主,節點全面,全系列展示電子資訊裝備,包括系列雷達裝備、指揮中心、特種飛機、大型無人機等二十餘部大型實裝產品、三百餘項最新技術產品悉數亮相。航展上,中國電科以“安全”、“智慧”為主線,通過防務、新型智慧城市、航空航太三大專業展區,以及浮空氣球、電子對抗吊艙等大型裝備室外展區,集中展出中國電科海陸空天電等諸多領域的尖端資訊化產品。中國電子資訊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是次共有一百一十三項產品參展,分為防務電子、資訊安全、公共安全和智慧製造四大展區,百分之九十以上為實物參展,集中展示了中國電子多年來在上述領域的先進成果和應用。

    (圖片由本報駐北京記者李剛數碼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