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利率前景主導英鎊走勢
  • 撤辣去庫存 發展商資金回籠15億
  • 中成品油價年內首次兩連跌
  • 經濟前景向好 英鎊持續看漲
  • 新能源汽車下鄉 99款車列陣
  • 本田在華銷量降 推自願離職
  • 金沙物美嘉年華七月中舉行
  • 大健康產業研討會 助握灣區機遇
  • 穗發佈AI平台 破就業招工難題
  • PATA峰會今開幕 逾四百與會者匯聚
  • 大禮包助攻 經濟景氣料偏熱
  • 人行五月MLF等量平價
  • (一家之言)用好惠澳政策 顯平台優勢
  • 自由行擴大 企業:增客量穩生意
  • 首季廣告業生意勝疫前一成
  • 內地累計辦理帶押過戶逾18萬件
  • 專家:大部分城市戶籍趨向放開
  • 四月穗商辦市場交投弱
  • 外資乏興趣 炒高樓價機會微
  • 買房送戶籍 近廿城購房即可申請

幸福財富觀 (九)

2016-10-02 06:35

    幸福財富觀    (九)

    上文提到,恐懼乃最大能量、螃蟹桶效應及你的財富安全區決定了自己的貧富。

    貧富源於比較

    即事業者有意識地不願離開原先的財富安全區,這也解釋為何那麼多年輕事業者負債纍纍,因欲離家獨立,但剛進職場的低薪無法支持已習慣的高消費生活模式,為了維持而超前消費。另一個令你無法離開之前的財富安全區的原因,就是在該區發展的金錢觀不但定義了你是甚麼人,還決定了你是該團體一分子。事業者的歸屬感源於對所屬團體的合理化及評判其他團體,例如“富者必奸”或“窮者必懶”。

    另所謂貧窮很多時是比較出來的,我們祖父母年代雖窮,卻不覺自己窮,因周圍所有人都如是。但在今天,整個消費文化都建立在攀比上。比較的對象不僅限於親友鄰居,還有富者。各種媒體吹捧花錢好處,進而扭曲正常生活,令你不自覺地感到自己很“窮”,從而陷入痛苦。哈佛研究生所作的一項研究發現,當學生被要求選擇:自己年薪5萬美元而同學只賺2.5萬美元;或自己年薪10萬美元而同學可賺20萬美元時,大部分人竟選擇前者,即情願自己賺少100%也不願見朋友賺得比自己多。這就是克氏所提出的比較出來的貧窮(即心態貧而非真貧),也即諺語所言的:“為了害人,不惜先害己。”這也解釋了為何發達國家庭平均收入遠高於發展中國家,卻反更不快樂。

    泡沫源於人性

    有關比較出來的貧窮,神經學家里德 · 蒙塔古曾作實驗,在被試於股市投資時掃描其大腦,並藉功能磁共振觀察到投資獲利的被試感到快樂,惟當見到別人比自己賺更多時便改變。因控制遺憾情緒的大腦活動變得異常頻繁,令其不斷增加下一輪所投資的本金,直到血本無歸。這源於人性本質問題,故市場泡沫在所難免。即當事業者欲投資時,首先非了解市場基本價值,而是把握機會低買高賣。故升市前先有一批投機者加入,接着很多跟隨市勢的“動態投資者”注意到升市而投資,這就是典型的從眾心理行為,最後下場是蝕老本。

    市場泡沫是人性的反映,從眾者將深受其害又無法不跟從。因當覺得生活待自己不公時,或可於從眾心理中尋得一點安慰。即看到大家都一起受苦,較只有自己受苦好得多。

    另有關金錢觀背後的人生經歷,過去跟金錢有關的慘痛經歷形成自己的金錢觀,即是你撰寫自己的金錢故事,也稱思維和行為模式。若經歷越慘痛,影響越深刻持久。心理創傷研究者貝塞爾 · 科克和亞歷山大·麥克法蘭指出,儘管人類有生存和改變力,唯傷痛經歷打破心理、生理和社會平衡,此記憶會蔓延至其他經歷,讓當事者體會不到現在的快樂,阻礙其關注新舊環境的能力,並對當前生活的關注一下子全消。大腦的杏仁核體控制你對創傷的反應,故像盜竊報警系統或煙霧警報器般具早期預警作用,都是藉設置程序對相應事件作……

    陳傑榮

    (如欲續閱全文,可在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ComprehensiveEudemoniaLife)點選本文標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