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珠中江水工程施工保航道通行
  • 鏡湖端午就診安排
  • 輕軌上月日載客近萬二人次
  • 澳品牌認證聯盟銅仁簽合作協議
  • 今驟雨雷暴
  • 負責任博彩推廣十五周年啟動
  • (新聞小語)發揮軟實力促東亞文化交流
  • 民眾建澳促優化路環街市
  • 馬耀鋒促完善大專獎助學金
  • 林倫偉倡定期檢視職技課程
  • 衛局:日間醫院準備公開諮詢
  • 暨醫同學會四角籃賽祝會慶
  • 澳大嘉許卓越教師
  • 演講辯論技巧課程結業
  • 工聯常青生日會祝“五一”
  • 新馬路坊會體驗包土生粽
  • 業餘藝苑雅集切磋技藝
  • 加強宣傳暴雨停課安排
  • 霞浦海釣賽澳代表獲佳績
  • 扶康會樂遊香港助紓壓

澳氣象監測高於世界標準

2016-10-07 06:35

    三十平方公里十三地點設監測站

    澳氣象監測高於世界標準

    【本報消息】颱風“妮妲”造成的影響至今未散,議員李靜儀質疑目前監測站設置能否準確反映本澳實際氣象情況。氣象局長馮瑞權回覆其書面質詢時表示,澳門陸地面積只有三十多平方公里,已經在十三個不同地點設有十五個氣象監測站,高於世界氣象組織的標準。

    馮瑞權提到,氣象局透過衛星和雷達等資料,配合預報資料、鄰近地區的監測數據等作綜合分析,預測未來大風區的範圍和移動路徑,評估熱帶氣旋對本澳的影響後作出預報。由於發出風球信號須考慮到未來的風力狀況,澳門的氣象監測站是其中一個重要參考因素。造成風力變化的原因很多,不同尺度的天氣系統之間的相互疊加,且澳門地區小,在空間上不足分辨各類天氣系統所造成的影響。然而氣象局將因應社會的發展作全面檢討,務求為居民提供更優質的氣象服務。

    至於會否恢復暴雨信號分級制?馮瑞權稱,國際上一般以每小時降雨量達到五十毫米或以上作為暴雨的標準,本澳以未來兩小時降雨量數據作為暴雨的標準。另外,局方正分析近年澳門的降雨量數據及檢討近年暴雨警告的發放情況,希望藉以優化現有的暴雨警告信號,讓社會各界能及早做好應對措施,提升應對惡劣天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