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新聞

本澳前後兩次風球懸掛均現「人性化」 林宇滔促制訂科學客觀標準

2016-10-23 03:30

 ◎ 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

【專訪】氣象局預測颱風總是不似預期,上次颱風「妮妲」被批達到八號狀況但氣象局卻堅持不改掛八號風球,事後強調是專業判斷;然後今次颱風「海馬」則在高掛八號風球下的市區卻是風平浪靜,氣象局就指颱風登錄路徑與預測有偏差了,坊間調侃今次八號風球是政府「補番俾市民」,但就更質疑作為技術部門氣象局的專業性何在?聚賢同心協進會副理事長林宇滔昨接受傳媒訪問時指出,當局欠缺科學制訂風球的客觀標準,加上現行相關條例是模糊,令到社會覺得氣象局欠缺專業性,郤很「人性化」處理掛風球問題;因此,當局急需檢討相關條例,科學制訂風球的客觀標準,「有清楚標準,減少爭議,不要大家感覺搬龍門,為何上次過緊,今次就過寛」。

林宇滔指出,本澳仍然採用十六年的條例來釐定懸掛風球的標準,即第一六/二000號《核准「熱帶氣旋情況的指示」及「熱帶氣旋信號」》行政命令。但這條行政命未曾修改過,當中一些葡文中譯條款的行文粗疏,更有許多條文不清晰、不合理之處,且沒有提及計算「平均風速」的方式,「坦白講,我諗氣象局都唔係完全遵循呢條行政命令嘅規定,因為跟足,其實都係有問題。」因此,有需要檢討修訂。

香港與本澳的颱風信號標準相同,八號風球均是以「平均風速達每小時六十三至一百一十七公里」作為標準。但兩地在「平均風速」的計算上卻有不同,香港引用「十分鐘平均風速」,但本澳則是以「每小時平均風速」來計算。林宇滔指出,用以計算平均風速的時間愈長,標準就愈嚴格,風速就會「平滑化」,意味著整體風速會被拉低,「我覺得澳門利用『每小時平均風速』嘅做法不太符合邏輯,既然(港澳)兩地用同一套標準,點解計算方法上要有唔同呢?」

他指出,現時本澳合共有十五個測風點,但當局未有制訂測風點要達到哪個水平才會懸掛風球。林宇滔促請當局參考香港的做法,制訂具指標性的測風點。當地,氣象局可利用三條跨海大橋的四個測風點作為指標性測風點,釐定颱風信號發出的標準,「其實本澳其中一個八號風球嘅標準,就係封鎖三條跨海大橋,封橋就係要睇橋上嘅風速達唔達標,呢四個測風點肯定係重要嘅指標。」

林宇滔認為,任何專業都有可能出現誤差,因此不能單憑一個颱風的誤判,來質疑氣象局的專業性。「誤差唔緊要,但要有標準。以科學地訂定一個客觀標準,但澳門現時正是欠缺。」他指出,整套颱風警報標準有必要作出更新,並制訂一些更準確、可量化的科學方式來釐定懸掛風球的標準。

華僑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