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 國際新聞
  • 科技資訊
  • 影視娛樂
新聞

環保局指人均垃圾棄置量 10年後有望減少三成以上

2016-11-03 00:48

環保局局長譚偉文和副局長葉擴林昨出席電台時事節目


【特訊】環保局局長譚偉文表示,近年固體廢物數量持續增加,當局會透過不同手段,尤其做好在建築廢料資源化和分類回收,爭取人均垃圾棄置量在未來10年減少3成或以上。另外,當局會進一步思考管理堆填區工作,透過區域合作處理篩選過的惰性建築廢棄物,同時透過經濟手段督促建築業界做好回收。
譚偉文和環保局副局長葉擴林昨日出席電台時事節目,與聽眾交流固體廢物管理政策。
譚偉文表示,近年固體廢物數量持續增加,當局會透過不同手段,尤其做好在建築廢料資源化和分類回收,爭取人均垃圾棄置量在未來10年減少3成或以上。他又表示,垃圾焚化爐的每日處理量為1,700多噸,當局會致力源頭減廢及分類回收,減低焚化中心的處理壓力,現正制訂垃圾焚化中心擴建工作,計劃會在原址騰出空間,以處理生活垃圾。
譚偉文又稱,近幾年建築廢料堆填區的回收量增加,但今年數量有所回落,首3季與同期比較下降超過3成,當局認為現在是思考進一步管理堆填區工作的時機,而區域合作處理篩選過的惰性建築廢棄物是長遠方向,同時透過經濟手段促進建築業界做好回收。對於建築廢料堆填區的高度於近年有一定增長,當局正研究利用土工技術改良,把堆填的物料作自然沉降,減低其高度。基於在使用中的堆填區需要更細緻考量,當局不會否定任何可以處理建築廢料的可能,但是現階段會集中做好現有工作。
市民關注廚餘處理
和分類回收
有聽眾反映食肆的廚餘和玻璃廢物的回收問題。譚偉文表示,廚餘回收是未來的重點工作,本澳生活垃圾中有近4成為廚餘垃圾。在廚餘垃圾中,商業廚餘垃圾會更容易處理,因此當局亦有與食肆聯絡以及與民署合作,加大玻璃回收工作,做好商業廚餘垃圾的處理工作。
至於在分類回收方面,譚偉文表示,本澳每年月產生50萬噸垃圾,回收率約有20%,而公眾地方回收率只有8%,不少回收箱混雜一般垃圾,要花較多人手和時間去處理,公眾回收有待加強,未來會加強推廣回收工作,尤其在旅遊區。他又認為,令大家減少廢物產生才是源頭減廢,徵費會是最後手段。
亦有聽眾擔憂分類了的可回收物會被拿去焚化中心。譚偉文澄清,市民有誤會可能是看到收集工人把不同回收箱的垃圾袋放進同一架車內,他表示,回收物料會被送去指定的承辦商作分類,再透過區域合作運往其他地方作資源化的處理,而非送往焚化爐,不會浪費市民的心機。
另外,對於有聽眾擔憂,電單車頭盔安全標準法規明年生效後,會有大量不合格的頭盔被棄置。譚偉文表示,當局已與交通局建立恆常機制,會配合交通局推行相關法規,與民署合作在市民容易接觸的地點回收不合格、棄置的頭盔,再把頭盔拆解和資源化處理。
有聽眾關注廢舊車輛的處理,葉擴林表示,廢舊車輛的堆積對居民生活環境造成很大影響,土地緊缺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同時本澳缺乏完整的產業鏈,無法把廢舊車輛拆開作資源回收。但當局透過區域合作實施循環經濟的理念,與鄰近地區合作處理本澳的廢舊車輛。

濠江日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