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正報
新聞
  • 青少年流行時裝技術大賽冀發掘新血
  • 鄭志強自評六、七十分
  • 立會保障人權工作應多做 歐安利臨別贈言
  • 會否再獲委任 馮:點知事頭點睇?
  • 回歸館將展出饒宗頤荷花佳作
  • 陳明金寄望年青人
  • 駐澳門部隊政治委員調整
  • 韓男來澳輸光兩年來盜竊維生
  • 主席依依不捨送別來屆不選議員
  • 社工局冀明年推 無障設計建築 指引
  • 體奧會與中銀連續四年辦獎學金計劃 昨101人獲「優秀運動員中銀獎學金」
  • 責罵應對子女情緒適得其反 鼓勵學習正向態度處理情緒
  • 『伸出雙手感受真摯友情』 本澳大學至友分社獲傑出分社獎
  • 助人為快樂之本! 金沙攜手本澳義工製作三萬五個福袋
  •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 加強與家長聯繫和溝通
  • 立方米辦塗鴉賽發掘繪畫潛能
  • 《飄流船廠》話劇本月公演八場
  • 第二屆在台就讀澳生訪黔交流
  • 全澳青創賽初創組初賽18隊入圍
  • 潘雲東副特派員會見兩國駐港總領事

台灣首座吸碳垂直森林建築主體結構完成

2016-11-18 06:30

【新華社台北11月16日電】(記者付敏 李凱)16日上午,台灣單位吸碳量最高的藝術建築——陶朱隱園完成最後一根梁柱的安裝,正式宣告鋼骨主體結構完成,有望成為台北的新地標建築。
這座位於台北市地標建築101大廈附近的住宅,被業界稱為吸碳垂直森林建築,美國媒體將其評選為2016年全球9大城市新地標,其建築設計搶眼,建造6年來一直備受關注。
該建築主體從不同的角度看均呈現不一樣的別致景觀;建造時採用順時針方向轉向,充分運用曲線、弧度、旋轉等元素,讓每個房屋都可以吸收陽光,戶戶都能種樹。根據規劃,該住宅將種植23000多棵綠植,綠植覆蓋率將達246%,用實體詮釋“城市吸碳垂直森林”概念。
值得關注的是,陶朱隱園還充分將科技與環保藝術相融合。據負責工程的台灣中華工程董事長特別助理沈輝庭介紹,其主要的特殊設計使用了諸多節能設備,如浮力通風塔、風力發電設計、電梯能源回收系統等,比一般的鋼筋混泥土建築低34%的碳排放量。
據介紹,該建築還具有超級抗震能力,設置隔震設備阻隔地震力所造成的震動破壞。此外,每戶都有不受樓板遮蔽的大面積露臺,種植6至7棵約3米的樹木,可讓樹木不受限制的生長,其單位面積吸碳量是台北著名的大安森林公園的2.92倍。
該項目出品方威京總部集團董事長沈慶京表示,希望通過這棟“能種樹的建築”帶動所有綠地建築建立“減碳”“吸碳”的環保理念,向民眾宣導保護地球,大家共同擔負起社會和環保責任。
當天,主辦方還在現場聯合各界人士發起了一場吸碳抗暖護地球活動,發佈《吸碳宣言》,向全球宣示“吸碳一小步、抗暖一大步”的決心及行動力,號召兩岸的企業、專家學者以及民眾以具體行動保護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