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專家理大談AI教研使用
  • 海星知識競賽激發學習興趣
  • 新華歌唱賽誦唱中華經典
  • 理大學士課程招內地生
  • 中德親子運動日溫馨熱鬧
  • 海暉中山畢業旅行拓視野
  • 國家資助澳大美術培訓報名
  • 城大校長赴渝研討英語教育
  • 培華史地問答賽精彩刺激
  • 世界年輕大學澳大排十四
  • 幼兒籃球嘉年華濠幼獲佳績
  • 創新學院學生會新閣就職
  • 國際供應鏈建模賽科大獲冠季
  • 科大嘉許交流生服務大使
  • 聖大港中大活化港公共空間
  • 勞校生赴琴生態研學增見聞
  • 今大致天晴
  • 浸信會愛羣成立十周年
  • 全運殘特奧口號徵集逾三千份
  • (新聞小語)中央撐澳 各界協力建澳

社會人士倡市政機構開放透明

2016-12-01 06:35

    電台節目探討市政機構諮詢組織

    社會人士倡市政機構開放透明

    【本報消息】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昨探討市政機構及諮詢組織,嘉賓認為本澳諮詢組織衆多,但作用不如預期,政府難輕易掌握民意。中區社諮委林宇滔認同諮詢組織長遠宜引入選舉制度,但不能一步到位,應兼備委任方式吸納不同意見。政府要更重視諮詢組織,以統一標準吸納可行建議,做好跨部門協調和監督功能。

    原市政議員區錦新、公共行政改革諮詢委員會委員潘志明、林宇滔昨日上午應邀出席《澳門講場》,與聽衆探討市政機構及諮詢組織問題。

    區錦新表示,諮詢有不同層次,不是事無大小都要諮詢,對地區影響大的政策、基礎建設等,可透過機制諮詢。但部分民生事件如取消斑馬線、垃圾桶放置等,可採取針對性較強方式,或藉現場諮詢與相關持份者面對面介紹利弊,釋除憂慮,易於取得共識,有利推行政策。

    潘志明認同可用任何模式選出諮詢委員,但最重要是委員有無接觸社會的不同層面,建議委員善用開會時的其他事項議程,充分發聲。

    委員會也要由專業人士、服務使用者組成,確保意見的多樣性、實用性。他亦發現,過去參與民署公開例會的人不多,建議未來市政機構應擴大民署公開例會的功能,創設居民參與及討論政策的平台。

    有聽衆於節目反映跨部門協作問題,指政府各部門互推責任,難反映民意。也有居民認為本澳情況不一,不可照搬鄰近地區的諮詢組織模式,支持選舉與委任統合方式,更能代表民意。

    林宇滔認同設立非政權性市政機構時,隨着民署職能轉移、範疇減少,應協調好各部門及做好監督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