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靜候美聯儲局減息時點
  • 加息道路未明 日圓震蕩
  • 深合區首批六澳青雙創基地授牌
  • 美高梅保利文化慈善拍賣 推動藝文
  • 機場專營公司去年轉賺2.2億
  • 再有10企獲科企認證資格
  • 企業勒緊員工規模 人資需求平穩
  • 逾17萬外僱 酒店餐飲佔28%
  • 二月團客14.4萬 按年升7.7倍
  • 自助遊成趨勢 旅業倡優化旅遊配套
  • (一家之言)推措穩信心 帶動市場氣氛
  • 居民憂經屋上樓期被延長
  • 停建經屋減供應 樓市刺激有限
  • 軒公向女粉抽水?
  • 經濟不景行業萎縮
  • 朱潔靜主演舞劇《李清照》
  • 《維和防暴隊》五一檔上畫
  • 郭麒麟參加旅行真人騷
  • 林宥嘉相隔八年再出碟
  • 陳明真盼再讀醫藥博士

澳門經濟發展亟待轉型與創新

2016-12-07 06:35




    澳門經濟發展亟待轉型與創新

    ——二○一七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經濟財政政策評析

    近年來,澳門經濟發展的勢態始終是全體市民關注的熱點。連續兩年多因博彩業收入下滑導致的本地生產總值負增長的趨勢,彷彿成為壓在人們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如何看待澳門的經濟形勢?澳門的經濟怎樣才能擺脫困境恢復增長?這些問題值得認真思考。

    清醒認識經濟形勢

    為了制訂促進經濟發展的正確方針政策,首先必須清醒地認識澳門特區的經濟形勢。

    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在《二○一七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有一段使澳門市民頗感欣慰甚至大受鼓舞的話:“我們對澳門的經濟發展前景仍持審慎樂觀態度,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的報告和澳門金融管理局的預測。明年澳門經濟有望恢復正增長。”特首發佈《施政報告》一周後,就在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列席立法會全體會議,針對二○一七年財政年度經濟財政領域施政方針政策回應議員提問的十一月二十二日,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公佈的數據顯示,第三季度澳門的本地生產總值達到908.64億澳門元,同比(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倘若與第二季度本地生產總值833.19億元相比較,環比則可達到9%。

    媒體報道,這是兩年來澳門按季度比較首次實現GDP同比正增長。究其原因,主要由於外地需求改善、入境旅客和消費增加導致服務出口上升,反映投資情況的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增加。消息傳來,不少人鬆了一口氣。

    不管澳門的經濟是否已經度過和穿越低谷,是否重新開始恢復上升態勢,正確認識兩年來的經濟形勢還是很有必要的。自二○一四年第四季度開始,澳門本地生產總值出現下滑趨勢以來,如按季度對比,二○一六年第二季度降至最低點。833.19億元的季度本地生產總值,只相當於二○一二年第二季度(827.28億元)的水平。然而,衡量一個地區的經濟狀況,GDP並不是唯一的指標,倘若進一步深入考察其他指標,便能對兩年來的澳門經濟狀況作出比較合理的評價。

    不妨在關注GDP數據的同時,也來關心一下另外幾個相關的指標:就業人口、失業率、工資中位數。有關數據如下表所示。

    附表中列舉的數據表明,兩年來澳門的本地生產總值雖然呈現持續下滑趨勢,但經濟的總體素質仍然比較良好:在GDP以兩位數的速度下跌(季度最大跌幅超過20%)的前提下,就業人口並不減少,失業率始終低於2%,月工資中位數也穩中略升。除此之外,還可以發現這一時期特區的勞動力參與率一直較高,就業不足率則始終很低,從勞動力需求和就業的角度反映了經濟狀況仍然是比較樂觀的。這些情況同其他國家或地區GDP下降時期伴生的就業人口銳減、失業率猛升、工資水平下降等情況截然不同,堪稱世界經濟史上的一個奇跡。因此,只有全面考察與經濟有關的各種指標,才能比較準確地認清澳門的經濟形勢,為部署未來的發展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經濟轉型順應潮流

    儘管澳門的經濟發展勢頭差強人意,然而,世界經濟的形勢仍然嚴峻,澳門自身的經濟畢竟也存在弱點甚至缺陷,必須正視和積極應對。誠如特首崔世安在《施政報告》中所提及的,“世界經濟不確定因素仍會產生一定影響,亞洲各經濟體近期也面臨多種挑戰”;本澳經濟仍“處於深度調整”時期。因此,必須確定正確的方針政策以應對時代的挑戰。從宏觀層面看,應當切實抓好以下兩個關鍵環節:一是經濟轉型,二是創新驅動。

    首先,要力求經濟轉型以順應時代潮流,跟上國家主體的前進步伐。

    經濟轉型通常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結構與經濟制度在一定時期內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一般認為,經濟轉型主要包括變革經濟體制,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改善經濟結構,甚至替換支柱產業,這是國民經濟體制和結構由量變發展到質變的過程。從產生的原因看,經濟轉型也是一國或一個地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不斷克服自身矛盾、解決固有問題的過程。

    在全球範圍內,世界經濟長期處於轉型的過程之中。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新型工業化國家,往往是通過經濟轉型升級實現持續快速發展的。我國自一九七八年開始,逐步實現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經濟轉型的問題也隨之提上議事日程。“經濟轉型”的口號是在“九五”規劃中首次正式提出的,改革開放三十餘年來,國家主體的經濟轉型已經取得顯著成效。二○一六年三月公佈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對未來的指導思想作出了高度概括:“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實際出發,把握發展新特徵,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由此可見,經濟轉型仍是國家主體未來經濟發展的既定方針。

    從世界上許多工業發達國家的情況來看,經濟轉型的歷史既是新興產業崛起的過程,又是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過程。新興經濟與傳統經濟有機融合,才是經濟轉型的最佳選擇和最快途徑。很多國家的經驗表明,經濟轉型過程中儘管會有許多新興產業迅速崛起,但除了一些資源型傳統產業會因資源枯竭而退出歷史舞台外,許多生命力較強的傳統產業並不會就此消亡;相反,順應經濟轉型的潮流,一些傳統產業有可能獲得新的發展機遇,更大程度地得到改造與提升。這一特點對澳門特別具有指導意義。

    澳門以博彩業為龍頭的現有產業結構,是百餘年來歷史傳統的必然延續,也是社會現實的客觀選擇。澳門選擇了博彩業,博彩業也選擇了澳門。儘管對博彩業的評價一向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博彩業的產值在澳門本地生產總值中長期佔據了絕大部分,博彩稅也成為特區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近年甚至高達90%以上)。據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公佈的數據,二○一五年間澳門博彩業毛收入儘管比上年大跌34.3%,但總收入仍有2,308.4億澳門元,在當年全區的3,687億澳門元GDP總值中佔到62.6%。由此觀之,澳門離不開博彩業這一傳統產業是不容置疑的。澳門市民需要樹立新觀念:我們發展的博彩業,不是專為澳門本土居民服務的產業,而是配合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面向每年三千餘萬人次遊客、面向整個世界的強勢產業。

    我們應當正視這一現實,並且通過對博彩業的改造來促進經濟轉型。鑑於傳統產業優化內涵更新改造是經濟轉型的一條有效途徑,澳門的博彩業同樣需要通過優化內涵實現更新改造。可以向兩個方向努力探索,一是培育文化內涵;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角度挖掘博彩的合理成份,降低博弈性,增強娛樂性,減少輸贏得失,向“小賭怡情”的大衆化方向推廣。二是市場化改造:推動博彩業企業向博彩市場轉變,引導博彩業向規範化、國際化、現代化的大博彩方向提升。

    創新驅動發展動力

    其次,要推行創新驅動戰略,為經濟發展積累強勁動力。

    創新驅動是國家主體近年實施的經濟發展戰略決策。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不僅將“創新”置於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首要地位,而且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域的核心位置”。

    創新驅動不只是抽象的口號,且具有可操作可評估的具體指標。“十三五”規劃綱要描述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中,“創新驅動”要落實在以下四個方面:一、研究與試驗經費投入強度(從二○一五年的2.1%增加到二○二○年的2.5%);二、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從二○一五年的6.3件增加到二○二○年的12件);三、科技進步貢獻率(從二○一五年的55.3%增加到二○二○年的60%);四、互聯網普及率(其中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從二○一五年的40%增加到二○二○年的70%;移動寬帶用戶普及率從二○一五年的57%增長到二○二○年的85%)。這些指標為衡量創新驅動的實施程度提供了可評價的標準。

    然而,考察本澳的實際情況,不難發現澳門在創新驅動方面與內地許多地區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例如,有關研究成果表明,澳門的研發經費在本地生產總值(GDP)中所佔的比重僅有0.1%(是內地二○一五年水平的4.7%),高新科技產值在GDP中所佔的比重低到無法檢測,整個特區一年的專利申請數僅有數十件,專利授予量更是低至個位數;倘若計算每萬人的發明專利擁有量,連0.2件都達不到(是內地二○一五年水平的3.2%)。可見創新能力恰恰是澳門的薄弱環節,必須承認差距,急起直追。

    我們高興地看到,下一年度的《施政報告》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特首在闡述二○一七年施政綱領與目標的第二部分“鞏固經濟發展基礎”時,明確提出了“培育新興產業發展”、“增強企業創新能力”等方針,還表示要“在保留傳統特色的同時,鼓勵加入更多創新元素”,以及“大力支持青年創新創業”,“進一步完善對青年創業的配套支持”,以“拓展青年創業的發展空間”。在配合《施政報告》宣傳向市民廣泛發放的《二○一七財政年度各範疇施政方針概要》中,經濟財政範疇更是將來年的施政方針概括為二十四個字:“鞏固基礎,創新發展,增強動能;促進就業,力保民生,提振活力”。在這裡,“創新”、“動能”和“活力”等關鍵詞顯然體現了創新驅動的意識。

    從具體內容來看,為了推動經濟的有效發展,特區政府繼續堅持近年來行之有效的方針,如“推動綜合旅遊休閒企業拓展非博彩元素”,“完善法制管理,促進博彩業健康有序發展”,“支持中醫藥、文創等產業成長,推動工業化轉型”,“鼓勵居民參與內地區域合作”,“加快‘中葡商貿服務平台’及其下‘三個中心’建設,深化澳門平台作用”等。同時,特區政府還提出了一些體現創新驅動理念的新設想、新計劃。例如在支持會展業發展的方針下,提出“推動‘以會議為先’的會展業提質發展,並帶動周邊行業及社區經濟發展”;提出“發展特色金融,打造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金融服務平台,助力‘一帶一路’建設”;計劃“推進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研究,完善經濟適度多元統計指標體系”等。在促進就業,力保民生方面,也將對中小企業的支持重點落實到“提升科技及創新發展能力”的重點上來。不難看出,在創新驅動方針的指導下,下一年度澳門的經濟可望增強發展動能,提振社會活力,實現有質量、可持續的穩健發展。

    引用行政長官崔世安在《施政報告》“結語”部分的精彩言論來作為本文的結尾:“我們要充分發揮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凝聚社會共識,匯聚全民智慧”;“我們有信心有勇氣把握時代機遇,克服困難,奮發作為,履行我們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

    李嘉曾

    (澳門城市大學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