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黔文旅招商推介 促深化合作
  • 圖片新聞
  • 銀河嘉佩樂酒店明年中開業
  • 旅業倡拓具潛力自由行城航線
  • 客量支持 酒店料“五一”房九成滿
  • (一家之言)眾志成城打造宜遊環節
  • 黑桃資本捐出藝術珠寶藏品
  • 美股近期大市回顧及展望
  • 特斯拉營收利潤遜預期
  • 餐飲業使用智能管理系統趨增
  • 深合區科創扶持十措 接受申請
  • 張文宏:大健康料成澳新產業支柱
  • 餐飲智能方案展示會下周一舉行
  • 美四月採購經理人指數回落
  • 亞洲貨幣偏弱 人幣壓力漸增
  • 建築工程界赴黔考察發展趨勢
  • 港股三連升 破年內小三頂
  • 樂高特展 展1:1賽車模型
  • 銀河櫻花文化節 豐富多元體驗
  • 格蘭莫雷借澳平台入內地

微信紅包搶發不停 騰訊支付無遠弗屆

2017-01-30 06:35

    微信紅包搶發不停  騰訊支付無遠弗屆

    雞年新春來臨,財神駕到!各位知道全世界新年發錢最忙的財神在哪裡嗎?今年正式的統計數字還沒有出來,但去年猴年春節期間(除夕到初五),這位財神的紅包收發總量達519.4億個,較羊年春節收發32.7億個,增長了16倍。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今年數量估計只會更多。

    閣下能猜到這位財神的名字嗎?如果不知道的話,你真是太Out了。它的名字叫“微信紅包”這是騰訊(700) 旗下微信支付工具的一種功能,其發明令中國廣大普羅用戶為之瘋狂。“微信紅包”在一四年春節才誕生,當年上線使用的用戶僅為500萬,一六年通過微信向親朋好友發送紅包用戶已高達5.16億,三年狂增了100多倍!

    瘋狂搶紅包創數千億

    微信紅包單個最高發送金額為人民幣200元。過去的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每個紅包平均為10元,意味着去年春節幾天裡有總值約5,200億元人民幣的紅包,通過人們的手機不斷在微信支付平台上被發出和領取。民眾在收發紅包的狂歡中興奮到極點,這個創意充分表現出騰訊管理團隊的聰明才智,也奠定了它在中國以至全世界互聯網霸主之一的江湖地位。

    雖然不能把功勞全部歸於微信紅包,但它無疑使騰訊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在線支付服務商,影響力無遠弗屆。從一一年初微信上線,到一四年“搶紅包”狂潮引爆,騰訊用戶數量驚人上升,目前已超過8億。微信覆蓋9成的中國智能手機用戶,用戶量遠超外國如臉書(Facebook)等互聯網和移動社交平台,海外版的微信(WeChat)在外國也有超過1億用戶。

    微信及其紅包的面世對騰訊股價產生極大推動力,騰訊曾以5:1比例分拆股票,在一一年初其股價(調整分拆價)為38元,一四年初“搶紅包”功能上市時上升至107元。雖然經歷過一五年七月內地和香港股災,但騰訊股價目前仍上升至205元,6年間實現了約5倍升幅。去年九月,騰訊市值突破2萬億港元,成為亞洲市值最高的企業,名副其實成為內地香港股市之股王。

    微信讓西方企業追趕

    無可否認,過去幾十年人類的重要科技發明大多數源自美國,互聯網也是美國人發明的。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到二千年代初互聯網泡沫破滅,中國互聯網企業全部都是美國式的仿製品,騰訊也無例外。但是,以騰訊和阿里巴巴為首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卻雄辯地向世界證明:中國人在應用創新上的能力不遜色於任何國際同行,且青出於藍勝於藍。

    去年中,美國《紐約時報》做了一個長達5分鐘的視頻,專門介紹微信(WeChat)的強大功能,感嘆中國人無論做甚麼都可以直接通過微信解決,如交友聊天、語音通話、圖文傳送、新聞報道、股票投資、移動支付、叫車服務……等,幾乎是無所不能。該報說:“在中國,微信把電商和現實服務結合得如此完美,讓許多西方公司都在抄襲和追趕。”

    騰訊在很多領域中如移動通信增值服務、自媒體服務、產品創新改良、社交平台功能、發放和搶紅包……等創意應用比美國企業花樣更多,起步也更快。在模仿的過程中,騰訊及時找到了立足於中國大地、與原版美國企業不同的生存和盈利模式,迅速崛起,成為一家世界級民營超級企業,實在值得中國人自豪。

    全景式演繹騰訊崛起

    新曆年伊始,浙江大學出版社發行了《騰訊傳:1998-2016:中國互聯網公司進化論》一書,作者為吳曉波。該書全景式地記錄了騰訊崛起的經歷,並以互聯網的視角重新詮釋了中國在融入全球化進程中的曲折與獨特性。馬化騰等新一代七○後年輕人,不少本身擁有堅實的科技學術和訓練基礎,更有幸的是成長在中國改革開放和全球互聯網發展的大時代。

    筆者在香港飛往美國的飛機上,花了十多個小時,一口氣把這本多達330多頁的《騰訊傳》讀完,竟然有愛不釋手的感覺。對於持有騰訊股份的投資者,以及關心中國互聯網發展史和未來的讀者來說,這是一本難得的好書,筆者願意強力推薦。

    容永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