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工聯議員促將暴雨等「極端」天氣事件納入僱員工作安排指引
  • 靜雞雞諮詢?「生態島」環評首次公示倒數中 海豚保育團體促一人一信叫停項目
  • 6百元醫療券下月1日起使用 範圍擴至深合區
  • 解決「租霸」問題 特區政府擬引入較簡便勒遷程序 遲交租金達5個月便可啟動
  • 6月18日至7月2日 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參選人報名
  • 首季本地居民失業率為2.7% 按季下跌0.2% 收入中位數按季升5百
  • 高士德區一間日用品店被揭涉嫌非法進口及無牌供應藥物
  • 社工局:日後院舍青少年若外出後尋找不果 所有受資院舍最遲要晚上11時報警
  • 兩間食品廠被揭共用340公斤過期餡料製包點 市政署:有兩間食店售賣
  • 團體到勞工局遞信 要求檢視政府外判商用大量外僱、「專才引進」政策
  • 今早清晨湖畔大廈火警 疑電線短路引致 150人須疏散
  • 巴士現性騷擾 嫌犯曾有前科
  • 昨晚上機場附近一女途人橫過馬路被撞倒 涉嫌酒駕司機不顧而去
  • 昨晚上機場附近一女途人橫過馬路被撞倒 涉嫌醉駕司機不顧而去
  • 美國人權報告批本澳言論、集會、結社、政治參與等自由及權利「嚴重」受限制 特區政府: 罔顧事實、抹黑
  • 文發基金:去年批出資助約二億 涉一千七百多個活動及項目 一億多免息貸款待還
  • 指露宿初中生從未「幾日無返院舍」教青局:學生或因當時「一時嘅情況」導致此訊息
  • 內港碼頭對開海面昨日發現一男性浮屍
  • 本月初「少年」輕生 教青局未發稿公佈? 黃嘉祺:因應個案 「個別處理」
  • 石排灣業興大廈第八座停電逾一日半 修復需時 三長者需入住臨時院舍

空間政治學:從活化文物到活化社會

2017-02-03 11:15
如果說,文遺保育是澳門近十多年來最受關注的社會議題之一,大概沒有人會反對。尤其是澳門歷史城區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前後幾年,從重建下環街市、藍屋仔爭議、東望洋燈塔景觀危機、拆卸望廈兵營、主教山景觀問題以及高園街公務員宿舍等等事件,引發民間一波又一波的保育運動。
接續幾年,面對民間強大的保育訴求和力量,空間尋租者似乎將主戰場轉移到土地批給或規劃利用的手段上。因此像一些新開發區的批地爭議,例如南灣湖CD區、新口岸及黑沙環新填海區等;或超高樓爭議如路環疊石塘項目等案例大幅增加,而對單一文物建築的保育爭議反而逐漸減少。
但是近年來,隨著制定並實施《土地法》、《城市規劃法》、及《文化遺產法》後,大幅縮減土地尋租者的利益空間,戰場似乎重回舊區。民間再次感到澳門的歷史建築危機重重,尤其在主事官員保護不力,甚或在「活化利用」的號召下帶頭拆卸改建,爭議不斷。加上新成立而運作透明度大大倒退的都市更新委員會,社會更是充滿疑慮。
當戰場再次回到舊區,官方的論述及手段變得更細緻,利用充分的資源、行政機制以系統的力量塑造全民共識。當實在無法滅絕哪怕是少數的異議聲音,便以對立的利益想像來製造空間相關者的對立。對民間要求保育的呼聲,總能製造對立的群體來相鬥,最近的例子,如「愛都酒店」舊址,呼召的是青少年文化、教育空間的需求;拆除山頂醫院旁兩間小屋,是為了防範傳染病危機的全澳利益;改造「舊法院大樓」,則是為了滿足澳門的圖書館發展和文化設施的要求;袖手旁觀慈幼中學百年校舍拆卸重建,是學校本身的辦學需要。
還有更多的例子,政府忙不迭地將各類有文物價值的建築物,以「活化」之名改變原有的用途,截斷歷史建築本該承擔的集體記憶作用。例如,將俗稱「綠屋」的公務員宿舍改為私人基金會大樓,計劃將龍環葡韻、九澳聖母村等改為旅遊用途。這些所謂的「活化利用」,其實是對文物建築的失憶工程。
許多學者都指出,集體記憶、民眾記憶常常發揮社會進度的重要作用。其中,二十世紀重要哲學家傅柯十分看重民眾記憶在社會鬥爭中的作用,「記憶實際上是鬥爭的重要因素,如果控制了人民的記憶,無異就控制了他們的動力。同時也控制了他們的歷史經驗、他們對以往各種鬥爭的理解。如此一來,他們便無需知道抵抗運動是怎麼回事了……」。
傅柯以上這段分析,雖然是在對電影的分析時提出,但我們認為亦很適合應用於空間的民眾記憶。亦即,文物的保育不該只著眼於單一建築物的實體保存問題,而更應著力於對相關建築物的社會記憶保存、活化,甚而重構其社會意義。
在活化社會記憶這方面,公民社會本身做得遠未足夠,也因此會慢慢失去反抗的動力。同樣以上述案例為例,極少人將山頂醫院旁的兩間屋、「中西藥局」遺址、九澳聖母村等連在一起考察,而去重建澳門在公共衛生、慈善醫療,以至防疫等方面的城市記憶;或者從「舊法院大樓」的空間格局喚起澳門司法發展的歷程;或者從「愛都酒店」舊址,挖掘澳門娛樂旅遊業的社會記憶,並從而解釋今日的面貌。
正如傅柯斷言,真正的抗爭是存在的,也是可能的。關鍵是民眾記憶,正是那些無權無勢的人,那些沒有權利編寫自己歷史的人們,他們同樣掌握紀錄歷史、回憶歷史、經歷和利用歷史的方法。面對官方借「活化」之名,切斷一棵棵歷史建築物的記憶,民間可能無法阻止,但應該有能力將事件形成爭議,借著公共討論的平台,「活化」相關建築物的社會記憶,並重新嵌入當下的政治脈絡中,讓破壞文物者成為社會長久記憶的一部分。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