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正報
新聞
  • 青少年流行時裝技術大賽冀發掘新血
  • 鄭志強自評六、七十分
  • 立會保障人權工作應多做 歐安利臨別贈言
  • 會否再獲委任 馮:點知事頭點睇?
  • 回歸館將展出饒宗頤荷花佳作
  • 陳明金寄望年青人
  • 駐澳門部隊政治委員調整
  • 韓男來澳輸光兩年來盜竊維生
  • 主席依依不捨送別來屆不選議員
  • 社工局冀明年推 無障設計建築 指引
  • 體奧會與中銀連續四年辦獎學金計劃 昨101人獲「優秀運動員中銀獎學金」
  • 責罵應對子女情緒適得其反 鼓勵學習正向態度處理情緒
  • 『伸出雙手感受真摯友情』 本澳大學至友分社獲傑出分社獎
  • 助人為快樂之本! 金沙攜手本澳義工製作三萬五個福袋
  •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 加強與家長聯繫和溝通
  • 立方米辦塗鴉賽發掘繪畫潛能
  • 《飄流船廠》話劇本月公演八場
  • 第二屆在台就讀澳生訪黔交流
  • 全澳青創賽初創組初賽18隊入圍
  • 潘雲東副特派員會見兩國駐港總領事

不應被遺忘的一段本土歷史 12.3

2017-02-06 06:30

事件影響至今
去年的十二月三日,是澳門發生『一二。三』事件五十周年。過去多年,社會上對『一二。三』事件很少提及,究其因,是過去的澳葡當局以及中國政府,都認為提及事件會傷害中葡關係,故此在過去多年來,官方與民間各大社團,均鮮有舉辦有關『一二。三』事件的活動,因此年輕一輩對『一二。三』事件所知甚少,甚或不知道澳門曾發生過此段與澳門發展有極大影響的『本土歷史』。
早前,有學者李先生將他的一篇碩士論文放上專頁網絡www.macao-123.com上給大眾分享,其專頁引起了本澳社會很大關注,其論文最為突出之點,是主要論及澳門一件重要的事件『一二‧三』。該論文作者在前言中指出;『一二。三』事件,是五十年前發生在澳門的一次反殖鬥爭事件。『一二。三』事件是澳門去殖民化的開始,是現代澳門的開端,事件塑造了今天的澳門。事件後,澳門南光公司、中華總商會、工聯會、街坊總會等等親中社團,對於澳葡政府的施政一直都有影響力,同時在民間提供醫療、教育、護老、託兒等等社會服務,涵蓋了現代政府的部份功能。親中社團已被視為澳門的傳統勢力,至今仍然是澳門當地主要的政治力量。文章中又指出:回歸後的兩任行政長官,其父輩皆屬中華總商會,幾十年來十月一日的國慶全版廣告,名字都排在前列。
澳歷史轉折點
論文亦論述,『一二。三』事件於澳門可說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中方以民族主義切入事件,結果就在澳門取得認受性,在『一二。三』事件後某程度上取得統治的權力,回歸前高唱港澳回歸作為國家民族在二十世紀完成的統一大業,各式充滿簡單直線敘述的民族主義歷史著作不斷出版,也就是為國家取得認受性,為回歸後的統治鋪路。
值『一二。三』事件五十周年,多個團體舉辦了有關事件的座談會,讓澳門市民對『一二。三』事件的始末有一點的認知,不少『老餅』在參與了有關座談會後,才對當年發生的重大事件,有了進一步了解,發覺『原來一直搞錯』,又或『唔聽真係唔知』。雖然去年『一二。三』事件座談會辦了不少,但人們對『一二。三』的前因後果,仍知之不多,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曾主力參與事件者及涉事的重要人物,多知而不言,又或言而不盡。
知而不言 言而不盡
過去,『一二。三』事件未被社會廣泛提及、討論,是因為澳葡管治當局認為是他們在管治期間一件不名譽事件,而曾主力參與的民間社團,亦因為『一二。三』事件而『壯茁成長』,奠定了社團的政治地位,故亦不願再提起此段『本土歷史』。的確;『一二。三』事件對澳門影響深遠,澳門歷史學會理事長陳樹榮就指出:『一二。三』事件是澳門四大事件之最,對本澳最有影響力,因過往澳門較少有抗爭運動,『一二。三』事件除了是民間與官方的矛盾,亦是澳門葡人與華人、中共與葡萄牙之間的矛盾,後遺症亦十分大,並為回歸創造條件。
『大獲全勝』造就今 『社團』政治影響力
『一二。三』事件被視為抗爭運動,是因為事發於一九六六年十一月中旬,氹仔街坊修建小學校舍,受到當時的海島市行政當局阻撓,派警員前往阻止,因此引發警民衝突,造成多人受傷,隨後演變成大規模的官民衝突由此而起。到十一月下旬,當時新任澳督嘉樂庇抵澳履新,承諾調查事件,但澳門民間團體不接受,且組織人員到澳督府抗議。
至十二月三日中午,澳督府門前發生大衝突,警方使用暴力及防暴水車,試圖驅散示威人群未果,至當天下午;示威群眾更多,且動用貨車意圖拉下銅馬像,但因銅馬像堅固未能成功,群眾轉移目標,到現今舊法院前地,用繩索拉斷『歐維士』石像頭,隨後再轉往議事亭前地,將豎立在該處的『美士基打』銅像拉倒,群眾更衝擊市政廳、仁慈堂大樓下的公證署搗亂,並走到龍嵩街當時的治安警察廳(上址後曾改為司法警察局)衝擊,引發警員開槍,導致兩人死亡。
澳葡當局稍後實施宵禁,事件擾攘了兩個多月,導致八人遭澳葡軍警射殺,兩百一十二人受傷,期間中方向葡國大施壓力,最終葡方認罪道歉賠禮,除釋放所有被捕人士外,亦允許?仔街坊續建校舍,並懲處有關官員和逐走國民黨駐澳門機構人員。至此,『一二。三』事件不單是抗爭的民眾勝利,更是澳門多個組織社團『大獲全勝』,而且造就了今日澳門的『社團政治影響力』,這亦是澳門『傳統社團』數十年來,不欲公開提及『一二。三』事件原因之一。
澳葡失去管治意志
在『一二。三』事件後,澳葡當局對澳門失去管治意志和能力,而當時正是內地揭起文化大革命運動階段,影響了澳門民眾的情緒,民間社團藉著澳葡政府無管治意識時,竟負起了維持治安的『使命』,組織起如同『地保』的保安隊伍,執勤隊員們均臂纏『治安』袖章,擔當如同警員的工作──包括巡邏街道、捉賊、排解紏紛等等,甚或將涉作奸犯科者的『壞份子』,帶回社團辦事處審查『教訓』,而澳門街道上多掛『大聲公』揚聲器,每天不斷播放革命歌曲和毛主席語錄,街道上拉起了很多宣揚『毛澤東思想』的大字橫額,亦設置了很多告示板,張貼宣傳文化大革命的消息,又或要『鬥爭』對象的大字報。
教會學校被『批鬥』
『一二。三』事件更引發針對天主教學校的『運動』,有激進的學生組織到主教府,要求見當時的主教戴維理,以及要求在教會管轄的學校教『毛澤東思想』,被主教拒絕接見,戴維理主教亦指示天主教學校不得教『毛澤東思想』,在不被接納後,澳門有天主教物業被貼上『堅決粉碎澳門的天主教學校《總規章》』的圖文並茂大字報。有天主教學校更被視為『鬥爭』對象,南灣聖若瑟中學(現址中華廣場)正門大閘上,遭人用油漆寫上紅衛兵常用鬥爭的──『造反有理』四個極大的大字,學校四周的牆壁上亦被貼滿『革命無罪』、『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萬歲』等斗大字句的大字報,這些『批鬥』的大字報,在『一二。三』事件後多年仍存在,校方亦未有主動清刷掉,至七十年代末在經過風吹雨打後才自行脫落,相信曾就讀該校的『老餅』學生不會忘記。
在澳葡政府失去管治意志下,『一二。三』後澳門在各方的發展都陷入停頓狀態,數年後,澳葡當局才加強其管治工作,『街坊糾察隊』亦自此消失,社會才能重回正軌,但已錯失了七十年代亞洲經濟迅速發展的良機,至八十年代,澳門才開始有好的『經濟躍進』。
『一二。三』事件,主要是民眾對殖民官僚管治不滿而引發,事件發生後,雖然曾令到社會進入一個幾乎失衡的無政府狀態,『一二。三』事件亦宣洩了民憤、怨氣,同時亦促使了澳門政治環境的穩定,對整體社會發展造就了穩定因素,同時亦改善了澳葡管治方向,讓官民間磨擦減少。
『一二。三』事件五十周年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