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街總組織千名長者遊濠江
  • 夏威夷小結他班報名
  • 探索內在小孩工作坊報名
  • 無極氣功會赴浙江培訓
  • 繪畫治療課程報名
  • 城鎮景觀培訓介紹文遺法
  • 扶康會寶利推母親節禮品
  • 天主教聯助學生認識演藝行業
  • 粵華學生認識工業前景
  • 培華讀書日傳承經典文化
  • 新華赴珠八中教研學習
  • 濠江師生感受福建非遺
  • 勞校親子遊長隆祝雙慶
  • 日內瓦發明展勞校創佳績
  • 城大學者研社會好客表現
  • 身份證明局參展旅博會
  • 澳大葡語演講賽頒三甲
  • 民眾願景中科城市加強合作
  • 佛光青年參加亞聯會
  • 江門灣區辦經民聯探民生融合

立法如蝸步 預繳風險大

2017-02-14 06:35

    立法如蝸步    預繳風險大

    預繳消費詐騙案捲土重來。彌月、婚宴等花費巨大,原以為透過自稱“攞到折頭”的婚禮策劃公司可以“慳返筆”,豈料宴席當日負責人未現身找數,預繳金錢隨時化水,欲哭無淚。要堵塞預繳消費的陷阱,立法規範不可或缺,消費者也要打醒十二分精神,謹而慎之。

    從前做生意強調均真,“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又或者先取訂金、交貨,再收餘數,以防“貨不對辦”。時至今日,“相金先惠”的預繳式消費已滲透到各類型服務。由傳統的超市禮券、餅卡,到美容療程、健身會籍、幼兒成長班、酒店度假村長年套票,客人都要預繳金額,少則數百,多至幾十萬亦不足為奇。

    經營者目標明確,有人願意預繳金額,集腋成裘,就可提早回籠資金,降低成本;要達目的,就要提供“買得越多、越早,慳得越多”等優惠作餌。消費者為求慳錢光顧,惟錢入別人袋,就要承受“先款後貨”的風險,一旦產品、服務不對辦,甚至周轉不靈、關門大吉,預繳款項就會化為烏有。例子不勝枚舉,美容院老闆捲款潛逃、健身中心一夜之間人去樓空,都是教訓。

    無論任何消費,便宜莫貪、應使則使是大原則,就算着數當前,誘惑難擋,都應思前想後實際需要。再者,要光顧信譽商號,消費金額、時限亦不宜太高與過長,以免“夜長夢多”,招致不必要的損失。

    消費模式日新月異,“消保法”卻是接近三十年不變。當局早已完成檢討“消保法”的公眾諮詢,但立法工作姍姍來遲,政府稱是擔心立會審議不及,故本屆會期將不呈交。於是文本要求預繳式消費必須做好風險提示、設定預繳金額上限、設立售後冷靜期、“貨不及時、貨不對辦,有權退款”等繼續成空話。同樣缺乏監管的還有網上消費、代購服務,網絡無遠弗屆,預繳款項石沉大海的風險更大。問題同樣早已潛伏,只不過由於涉及的是小額錢債,消費者嫌追究費時失事,情願作罷。若不對症下藥,消費者只會續處弱勢,問題陸續有來。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