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正報
新聞
  • 青少年流行時裝技術大賽冀發掘新血
  • 鄭志強自評六、七十分
  • 立會保障人權工作應多做 歐安利臨別贈言
  • 會否再獲委任 馮:點知事頭點睇?
  • 回歸館將展出饒宗頤荷花佳作
  • 陳明金寄望年青人
  • 駐澳門部隊政治委員調整
  • 韓男來澳輸光兩年來盜竊維生
  • 主席依依不捨送別來屆不選議員
  • 社工局冀明年推 無障設計建築 指引
  • 體奧會與中銀連續四年辦獎學金計劃 昨101人獲「優秀運動員中銀獎學金」
  • 責罵應對子女情緒適得其反 鼓勵學習正向態度處理情緒
  • 『伸出雙手感受真摯友情』 本澳大學至友分社獲傑出分社獎
  • 助人為快樂之本! 金沙攜手本澳義工製作三萬五個福袋
  •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 加強與家長聯繫和溝通
  • 立方米辦塗鴉賽發掘繪畫潛能
  • 《飄流船廠》話劇本月公演八場
  • 第二屆在台就讀澳生訪黔交流
  • 全澳青創賽初創組初賽18隊入圍
  • 潘雲東副特派員會見兩國駐港總領事

後人憶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兩岸小人物間斬不斷的千絲萬縷

2017-02-23 07:30

【中新社石家莊2月22日電】(作者 李茜 郝燁)百餘年前,晚清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在廣東彌留之際仍心繫台灣,立下遺囑“葬須南向,吾不忘台灣也。”百餘年後,臺胞邱世華循著曾叔祖父丘逢甲的足跡,從台灣來到大陸成家立業。“無論過往還是未來,兩岸小人物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是任何人和事都斬不斷的。”
1864年生於台灣的丘逢甲,祖籍廣東蕉嶺,1889年己醜科同進士出身,被當時的中國清朝政府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無意在京做官,遂返回台灣。甲午戰爭後,丘逢甲曾組織義軍抗日保台,兵敗後離台,回廣東蕉嶺定居,並在當地興辦教育,倡導新學,後投身於孫中山的民主革命。1912年病逝於廣東蕉嶺,台灣建有“逢甲大學”以示紀念。
在長輩回憶和邱世華心中,先祖丘逢甲能文能武,功名卓著,並在臨終時仍心繫台灣。
上世紀80年代末,邱世華姑媽、丘逢甲的侄孫女丘秀芷開始在台灣和大陸搜集丘逢甲的遺物、資料。
“如果一個大家族沒人繼承祖先遺志,沒有精神上的統一,這個家就散了。”邱世華說。有一次,為避免丘逢甲一塊題有“冬官第”的牌匾流落民間,丘秀芷曾拿出買房的積蓄收購此牌匾。
經過多年努力,丘秀芷不但將丘逢甲的事跡、文學創作等整理成冊,並將許多遺物捐贈給紀念館。如今,位於台中市的丘逢甲故居被評為一級古跡;位於北京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內展示有丘逢甲抗日保台的事跡以及邱氏家族捐贈的丘逢甲遺物。
2015年,邱世華看準大陸市場,來到河北創業,並遇到生命中的另一半,成了一名“唐山姑爺”。2017年春節,邱世華第一次在唐山過年,感受到了與台灣不一樣的年俗。邱世華說,雖然有文化差異,但殊途同歸,兩岸文化本源是一致的。
對於兩岸關係的未來,邱世華表示很有信心,兩岸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和平發展才是民意所趨。“經過‘黃金十年’,很多台灣人對大陸有了客觀全面的認識,我也在盡力傳達兩岸民間的真實情況。”
如今,邱氏家族每逢春秋兩季都會祭拜丘逢甲。“邱氏家族中最看重的就是誠信和忠誠,無論在台灣還是大陸,我們都在踏著先祖的足跡,踐行先祖的精神。”邱世華說。
2016年7月,邱世華的“台灣奉茶小站”在河北石家莊市開業。出身書香世家的邱世華始終覺得自己不像個生意人,他的目的是做個“茶人”。邱世華希望在推廣台灣茶的過程中,能通過自己的影響,讓大陸對台灣有更加客觀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