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 國際新聞
  • 科技資訊
  • 影視娛樂
新聞

長征七號火箭通過出廠評審 長征八號最早明年面世

2017-03-03 01:02


■長征七號火箭
【香港中通社3月2日電】中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2日表示,長征七號遙二運載火箭近日順利通過了出廠評審,即將運往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為4月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作準備。中國目前正在研製採用無毒無污染推進劑的運載火箭——長征八號,該型火箭預計最快將在明年完成研製,實現首飛。
新華網2日報道,包為民說,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是中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3.5噸,去年6月25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其成功研製大幅提升了中國進入空間的能力,為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和航天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前,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已於上月13日運抵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
天舟一號是中國自主研製的首個貨運飛船,它將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為天宮二號「太空加油」,開展推進劑在軌補加等技術驗證,為中國2022年前後建成空間站「搭橋鋪路」。
中國新聞網2日報道,對此,包為民說,天舟一號將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兩次在軌加注,「第一次加注時先加一部分推進劑,分離後再對接,第二次加注時將剩餘的推進劑加進去」。
為應對挑戰,中國航天人已在地面進行了大量試驗,還曾在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時利用「透明盒子」驗證空間失重情況下液體流動及排出情況。
包為民說,未來中國空間站將運行在距地面380至400公里的軌道上,受引力和稀薄大氣影響,會出現軌道衰減。此前中國研製的飛行器無法在軌補加,燃料用完則壽命到期。只有突破「加油」技術,才能確保空間站持續穩定運行。
對於長征八號,包為民說,該型火箭是以現役和新一代運載火箭技術、模塊為基礎研發的一型火箭。它呈兩級半構型,具備700公里多個軌道的發射能力,將彌補中國現役運載火箭在太陽同步軌道和地球同步軌道發射能力上的「空檔」。此外,長征八號還具有發射成本低、履約週期短等優勢,能大幅提高長征火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未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將更積極地參與國際商業航天發射競爭。包為民說,今後將採用新技術、箭上系統優化等手段對服役時間較長的長征系列火箭進行技術升級,預計改造後的長征運載火箭履約週期將縮短一半,發射場測試發射時間將縮短至10天左右,參與國際競爭將更有優勢。

濠江日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