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安穩生活不等於一切 蘇嘉豪︰實現理想要趁早
  • 三戰立會誓蹚渾水? 林玉鳳︰我未做到,就要做多一次!
  • 只談口號沒結果 林宇滔:除了鬧,更需要解決問題
  • 創意應與在地文化結合 于國華:荔枝碗規劃需要共同討論
  • 考核不離地 創意雖好 亦需社區關懷
  • 活化船廠 學生點子多
  • 「警鐘長鳴」個案摘錄
  • 警員「知法犯法」令市民失信心 蘇嘉豪:警權缺乏外部監督及制衡
  • 警隊內部違法個案頻生 黃少澤:我們不怕揭醜 無監督無進步
  • 醫療開支透明度低 蘇文欣:易生貪腐
  • 轉載虐狗片段反被告 周庭希:事件對公民自由十分不利
  • 虐狗司警先告狀。歐安利︰警察應受人尊重而非令人害怕,蘇文欣:事件傳達不良訊息
  • 荔枝碗出品 旅遊塔木船長滿草 談錦全:荒廢很可惜
  • 仿製爺爺漁船 羅立文讚靚 陳逸鋒:望推廣漁民文化
  • 本地舊漁船 修復後成觀光明星 Bibito Herinque:澳門需保育海洋傳統
  • 其他澳門出品「明星船」(部分)
  • 續期手續繁瑣 恐免費醫療被削 腎友:望政府傾聽病人心聲
  • 蘇文欣:公開資助詳情 釋市民疑慮
  • 蘇文欣:公開醫療資助詳情 釋市民疑慮
  • 黃潔貞:設專科培訓 提升本地醫療水平

續期手續繁瑣 恐免費醫療被削 腎友:望政府傾聽病人心聲

2017-03-11 16:02

而她最近亦聽聞,有腎友的免費醫療福利較以往減少。(資料圖片)
繼有骨髓瘤病人表示赴港覆診續步取消後,有慢性腎衰竭患者向《論盡》表示,去年辦理免費醫療證續期手續時,被要求補充遞交的文件比以前更繁多,當時職員表示,是由於「而家政策收緊左,寧願做多啲,好過上頭審批時逐一查問,話呢樣冇果樣冇,打電話叫你返黎補交又要幾日,影響你續期。」
慢性腎衰竭患者包小姐(化名)表示,她於2014年開始洗腎,由於該病令她無法工作,故寄住親戚家中,並申請免費醫療證及殘疾津貼。該證需要每年續期一次,2015年首次續期時相當順利,但2016年辦理手續時,職員開始要求很多額外證明,包括除親戚的身份證明外,還有其家人的身份證明,以及親戚的「簿仔」副本。她表示曾向職員查詢:為何以往續期並不需要類似證明,現在卻需要﹖當時的職員回答指:「而家政策收緊左,寧願做多啲,好過上頭審批時逐一查問,話呢樣冇果樣冇,打電話叫你返黎補交又要幾日,影響你續期。」
包小姐表示,由於被要求遞交的文件涉及個人私隱,親戚不願意提供,故最終亦沒有遞交,幸好續期只是稍微拖延,沒有受到大影響。但她稱,有職員告訴她現時的趨勢是將來只會要求她遞交更多文件。而她最近亦聽聞,有腎友的免費醫療福利較以往減少。「因為腎科會引發其他科和器官問題。以前可能會除腎科免費外,連同肺科一齊免,或山頂醫院所有的科全部都免。但聽聞有些腎友被削剩得腎科,其他科要自費。」
 
她擔心,類似情況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因為腎病的醫療開支巨大,若失去醫療福利,或福利被削,為沒有工作能力、單靠每季領3千多元殘疾津貼的她將做成極大財政負擔。「血液透析(洗腎)永久居民每次要千多元。病發初期你會很虛弱,腎性貧血會很嚴重,血色素最低時可以去到得返3至4。患病初期每星期都要打一支生血針,生血針好貴,幾千元一支。沒免費醫療根本負擔不了。身體穩定了,就可一個月打一次。所以免費醫療證對腎友是很需要的醫療福利。去延續自己生命時沒有這些儀器、藥物、技術,其實很難活命。」
「腎病會引發其他器官的問題,如心臟、肺、很多時醫生都要定期要你照B超,看體內有沒有積水,那些可能要自己付錢,那還不是一個負擔﹖澳門醫療不是便宜,只是過去某程度上政府有這條件支撑,我們可以免費。如你在這時收緊,其實影響很大。」
她坦言,不清楚有關腎友的財政狀況是否有改變,導致其醫療福利較以往少。但她認為,慢性腎衰竭不會治癒,即使成功換腎,亦要終生服用抗排斥藥,希望腎衰竭可與癌症等病一樣被納入全額資助範疇。「有換了腎的腎友說,現時衛生局處方的抗排斥藥是8000元一個月。他朝我換了腎我都要吃那藥。8000元一個月,我不要命,重新工作,我怕我賺的那份糧也不夠付藥費。」
政府曾強調,即使賭收下跌亦不會削減民生開支。就陸續取消赴港覆診安排,特首亦重申事件與預算無關。包小姐猜測,過去政府財政充裕,加上或許有人濫用醫療福利,導致現時政府被指「大洗」時一刀切收窄,「我們市民心目中就會覺得:你是否有些事做錯了,就拿我們來開刀﹖」又指,最擔心的是政府只用自己的角度去審批病人的醫療福利,「政府很多政策安排改動都沒跟病人溝通,『我決定左咁做就咁做』,有沒有聽過我們一班病友的心聲﹖好像又沒有,然後說我不符合標準。但的而且確按我現在的身體狀況,我需要這些援助。」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