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猜猜是誰太猖狂 提醒長者要慎防
  • 家貓躲十三樓消防升梯救
  • 新花園泳池周末起停開
  • 兩港青跨境收騙款被捕
  • 大潭山隧道招標
  • 路環中水站首期工程招標
  • 一瓶裝水存風險籲停售停飲
  • 在澳發行債券逾六千億元
  • 紅街市執靚今復業
  • 新聞特搜
  • 保安當局:有序推進DNA數據庫立法
  • 澳琴擬合辦環保研學交流
  • 銜食育雛
  • 政府公佈多項人事任免
  • 鐵騎士過橋自炒送院搶救
  • 澳區人代結束山西視察賦歸
  • 少女疑寓所墮樓亡
  • 男子心情差刮花六車法辦
  • 兩日十七人墮訂餐騙案
  • 三男女墮公檢法失逾百一萬

何潤生促完善制度追究責任

2017-03-12 06:35

    公共部門採購招聘屢違規

    何潤生促完善制度追究責任

    【本報消息】廉署、審計報告連番揭發有公共部門違規採購,又以“買服務”之名聘請人員,不過鮮有聽聞有人要因此負責。議員何潤生提出書面質詢,促交待有關人員的紀律責任追究情況,建議延長紀律程序追訴期及罰則。

    規避招標損公信力

    何潤生指出,政府部門的採購工作必須依法,但不少部門近年為“貪方便”而不公開招標,將採購項目“斬件”外判,事後又聲稱事出“特殊”、“緊急”。規避公開招標、書面詢價的做法似乎已成為公務採購的潛規則,難以推動公帑合理使用和維護社會公共效益,亦會增加貪污濫權的風險,有損政府公信力。故此,不能僅以該等“不規則行為”並不等同於“貪污受賄”,便忽視其可能帶來的損害。

    他主張,行政當局除了完善現行的《有關工程、取得財貨及勞務之開支制度》及調整其招標金額外,亦應加強公務人員的守法意識,在必要時,甚至應修改現行《公共行政工作人員通則》關於紀律處分的規定,將追究紀律責任的期間及罰則調升,使其嚴格守法,避免因“貪方便”或“一時疏忽”而違反法律規定,降低背後潛藏的犯罪行為發生機率。

    延追訴期處罰違規

    根據資料顯示,當局在二○一一年至二○一六年九月,對公共行政工作人員提起了二千一百九十六宗紀律程序,有一千七百三十四人次受到紀律處分。他詢問當中有多少人是由於違規採購等不規則行為而受到處分?當局會否就審計報告及廉署調查報告所指出的問題,向有關負責人員追究紀律責任?另外,《公共行政工作人員通則》規定,紀律程序的時效期間僅為三年,自作出違紀行為日起計算。然而,上述違紀行為均在事發後頗長時間後才被發現,且有關行為在部門內部作出,部門外人員根本難以知悉,故違紀行為被發現時,其追訴期已過,導致無法追究,當局會否考慮延長有關追訴期,以進一步形成嚴密、有效的約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