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利率前景主導英鎊走勢
  • 撤辣去庫存 發展商資金回籠15億
  • 中成品油價年內首次兩連跌
  • 經濟前景向好 英鎊持續看漲
  • 新能源汽車下鄉 99款車列陣
  • 本田在華銷量降 推自願離職
  • 金沙物美嘉年華七月中舉行
  • 大健康產業研討會 助握灣區機遇
  • 穗發佈AI平台 破就業招工難題
  • PATA峰會今開幕 逾四百與會者匯聚
  • 大禮包助攻 經濟景氣料偏熱
  • 人行五月MLF等量平價
  • (一家之言)用好惠澳政策 顯平台優勢
  • 自由行擴大 企業:增客量穩生意
  • 首季廣告業生意勝疫前一成
  • 內地累計辦理帶押過戶逾18萬件
  • 專家:大部分城市戶籍趨向放開
  • 四月穗商辦市場交投弱
  • 外資乏興趣 炒高樓價機會微
  • 買房送戶籍 近廿城購房即可申請

美對華發動貿易戰的真正原因

2017-03-19 06:35


    美對華發動貿易戰的真正原因

    當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今年農曆年初一,不遵從以往慣例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出新年賀電,此舉觸發全球猜測中美關係惡化是否已趨表面化?議論紛紛之際,特朗普突然在年十一補發賀電,並強調“為了中美兩國的利益,美國期望與中國共同推動惠及兩國的建設性中美關係”,前述緊張的氣氛隨即鬆一口氣。

    兩天後,特朗普首次與習近平在電話中相互問好,期間特朗普重新承諾美國將一如以往嚴守“一個中國”的政策。對此,各方均認為在特朗普任職美國總統期間,中美兩國終於有望維持一個和諧和良好的關係。

    不幸的是,這可能是一個不容易落實的期望。特朗普在前述時間,可能正被美國法院推翻他對伊斯蘭七國的行政指令一事分了神。另一方面,他又為了各名新內閣成員如何通過美國國會任命的事分散注意力。故此,他可能沒有充足的時間和準備,與中國討論有關貿易的事宜。

    對華徵收懲罰性關稅

    但情況終於漸露端倪。美國商務部在今年二月初公佈將對中國的不鏽鋼產品徵收63.86-190.71%的懲罰性關稅。該部門在同月七日發放相關數據,顯示美國一六年貿易逆差總額升0.4%至5,023億(美元,下同),佔美國GDP2.7%。雖然美國與中國的貿易逆差減201億,美國輸往中國的貨品總值僅1,160億,但從中國輸入的貨品卻達4,630億。以此計算,貿易逆差仍高達3,470億,幾乎佔美國貿易逆差總額70%,更遠比日本(690億)、德國(650億)和墨西哥(630億)的貿易逆差為高。這些數字可能成為特朗普考慮在貿易方面採取保護主義的藉口,特別是以針對中國為主要對象。貿易戰一旦爆發,美國將採取怎樣的行動和措施?

    在德意志銀行舉辦的一七年環球經濟投資講座中,專家相信美國將採取措施針對貿易逆差較高的領域,例如電腦、電子產品、汽車和相關零件等,因與這些有關的貿易逆差總和超過2,000億,貿易逆差總和超過1,000億的紡織品和機器亦有可能涵蓋在內。美國亦可能選擇首先保護被中國入口“傷害”了的工業,如紡織、服飾和布革製品等。美國的相應策略可能是轉向其他同盟國家,容許藉着這些國家的輸入,幫助提升它們的經濟,同時拉近和鞏固相互同盟關係。這亦符合特朗普意圖將製造業重新帶返美國的意願。事實上,關稅一旦提高,中國入口物品的價格勢必被逼提高至某一水平。從經濟角度看,美國公司在美國製造同樣產品更為化算,特別是如果特朗普對這些公司提供稅務優惠。

    貿易戰480萬人失業

    貿易戰的發生,需兩方面才能成事。對此,中國又會在哪些領域採取報復行動?德意志銀行專家估計中國將選擇可能對美國出口做成較大“傷害”的工業為對象,如電動機器(輸入中國總值達198億)、飛機(176億)、機械設備(159億)、種籽/新鮮生果(130億)、紙漿(39億)等。若上述估計屬實,最後兩項產品或對美國引發另一頭痛問題,原因在於兩者目前分別佔美國在這些產品的出口總量47%和39.1%,美國在短期內成功尋找可取代中國市場的國家並不容易。

    根據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邢自強提供數據顯示,若特朗普真的向中國出口產品加徵45%關稅,中國實際GDP增長將減1.4%。中國的報復措施將導致產量大幅減少,繼而引致失業率提升,以及嚴重破壞亞洲的生產線。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指出,以中國和墨西哥目前共約佔美國貿易總額四分之一推論,貿易戰一旦全面發生,美國國內私人企業職位將減480萬。

    貿保促美國企業回流

    除貿易逆差,特朗普也經常強調為美國國民提供職位。在特朗普的著作《跛腳的美國——如何令美國重新偉大?》一書中,形容中國為美國的敵人,指控中國不斷暗中破壞/削弱美國製造業、進行商業間諜活動,以及搶掠美國職位。基於這些指控,NatWest Markets首席大中華經濟學家胡志鵬認為,“特朗普最終的目標是為美國製造業重新增加職位,為了這個原故,他可能覺得採取貿易保護措施,是鼓勵企業從海外遷移生產線重回美國國土的最快捷和有效的辦法。”

    特朗普的想法是否正確?今年二月一日刊登在《金融時報》一篇題為“強硬的貿易談判並不會把職位帶回來”一文中提到,五十年代初期,製造業界內有1,300萬個職位,3,000萬個非製造業職位,故與製造業界有關的職位共佔美國就業率總數30%。一六年底,與製造業界有關職位只佔就業率總數8%,約1,200萬個職位,非製造業職位則有約1.33億個。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製造業的產量並沒有停滯不前,產量提升640%,這產量與職位數目不對稱的解釋在於——職位雖然減少,但在過去六七十年間,自動化突飛猛進和科研的長足進展,大大提升了生產力。

    指控中國貨幣操控國

    至於貿易逆差和職位的關係,《金融時報》指出一項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Daron Acemoglu所做的精細分析顯示,純粹因為與中國貿易的關係,直接導致美國職位流失的數目只約佔這十二年間(1999-2011年)製造業職位流失總數的10%。顯而易見,中國雖然對美國製造業職位流失有所關連,但肯定並非罪魁禍首。

    另外一點是特朗普認為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一直偏低,故指控中國操控人民幣匯率,並曾揚言如果有足夠證據支持,便會標籤中國為“貨幣操控國”。自一五年七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指人民幣匯率並非偏低。在一五至一六年這兩年間,中國按年的GDP增長由6.9%跌至6.7%,有報道認為中國今年的GDP增長目標將下調至6.5%。由此觀之,人民幣匯率這兩年的下調合乎情理。其次,若中國利用弱人民幣政策助長出口,為甚麼要在這兩年間動用1萬億外匯儲備來支持人民幣匯價?

    對建立已久權力威嚇

    據中國海關總署公佈最新的貿易數據,今年二月中美貿易逆差由214億收窄至上月的104億。若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卻非為了貿易逆差、美國職位流失和貨幣操控,那真正原因是甚麼,相信可能與“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概念有關。

    所謂“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崛起的權力對另一建立已久的權力構成威嚇,最終無可避免地演化為戰爭。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在其著作有如下描述,“古希臘雅典娜權力的日漸茁壯成長,以及對斯巴達構成的威嚇,最終無可避免地演化成為戰爭”。“修昔底德陷阱”一詞實際上是由美國哈佛大學約翰甘迺迪政府學院政治學家/教授艾利森(Graham Tillett Allison)所杜撰。誠然,艾利森指的是古希臘歷史中雅典娜與斯巴達的戰爭,但在一七年,讀者們可以中國取代雅典娜(崛起的權力)、美國取代斯巴達(建立已久的權力)、以及貿易戰取代明槍實彈的戰爭。

    擬墮入修昔底德陷阱

    二月十一日刊登在《南華早報》的一篇由北京察哈爾學院智囊團研究員鄧聿文撰寫的關於未來中美關係的文章,一開始便提及“修昔底德陷阱”。鄧聿文在文章中指出,中國經濟預測在未來十至十五年將超越美國,一旦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時,再加上它覆蓋地域面積的遼闊以及人口數量的龐大,將非常快速地發展其軍事和其他力量和影響力。鄧聿文引述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提出的四個可能性作為中美關係的前景:一、中國為了避免發生衝突,作出一個歷史性的退讓;二、中美兩國在太平洋地區平分秋色,美國認可中國在西太平洋佔了地利;三、中美兩國進入冷戰或半冷戰形勢;四、中美兩國最終演變為直接衝突。

    時殷弘認為首兩個可能性均是和平收場,雙方都不會墮入“修昔底德陷阱”。對美國來說,第一個可能性當然是最佳選擇,第二個可能性最受中國歡迎。鄧聿文在前述文章的結語認為,仔細衡量目前形勢,兩國已過了首兩個可能性的機會,是否正步向第三個可能性的開端,最終無可避免地以第四個可能性作為結局?

    箝制中國鞏美國霸權

    若美國意圖主宰/支配中國,它必須箝制中國經濟力量,故此才有懲罰性關稅的建議,以及貨幣操控、掠奪職位、商業間諜活動等指控。與其說是指控,不如直接承認為藉口。但若真的只是藉口,那真正的意圖是甚麼?為箝制中國發展成為可以挑戰美國霸權的世界超級強國?

    猶幸的是,中國在此刻仍呼籲雙方要克制,保持戰略定力,加強溝通,增進相互了解。誠如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本月中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中外記者答問大會中再次強調,“中國不希望發生貿易戰,貿易戰不會帶來貿易公平,反而雙方都會受損。”更苦口婆心表示,“如果中美發生貿易戰,首先受損的是外資企業,首當其衝的是美資企業。”不過,以“特朗普優先”和“美國優先”的新任美國總統,會否改變初衷、懸崖勒馬?

    鍾立雄暨經濟研究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