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陳庭妮健身有成舉起老公
  • 孫興預告重返戲劇圈
  • 許凱一周漲粉卅萬
  • 媽閣水陸賀娘媽誕神功戲
  • 曾比特唔介意女友查手機
  • 葉振弘新歌自揭單戀
  • 《上海之夜》4K版康城影展首映
  • 林穎嫺剖白卅年前息影嫁人
  • 古天樂:全片佢打得最出色
  • 昭喜閃嫁企業家退出演藝圈
  • 添麥菲查洛美凱莉珍妮未分手
  • 森山直太朗今台北開唱
  • 尊尼特普做賣酒生意搵大錢
  • 陽光歌舞文化協會今演出
  • 凱莉米洛入選《時代》百大
  • 澳視澳門播《我的平凡愛情》
  • 情濃音樂協會今派票
  • 沙梨頭坊眾互助會今響鑼
  • 音樂劇《廣交天下》穗展演
  • 李晉豪享受音樂快樂

陳冠卿的“龍頭鳳尾”

2017-04-04 06:35

    陳冠卿的“龍頭鳳尾”

    近日先後在香港、廣州兩地公演的粵語音樂劇《天之嬌女》,係港產傳記式劇作。寫紅線女大半生事略,用作劇名的這四個字,甚是貼切,因為《一代天嬌》係女姐的成名作。

    紅線女離世前最後一次在舞台上唱出的曲目,係她的代表作《荔枝頌》。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七日,有三千多人參加的紅線女追悼會的靈堂裡,反覆播放的送別曲也是《荔枝頌》。

    說來也巧,《一代》、《荔枝》二曲均出自著名粵劇編劇家陳冠卿之手,分別寫於五一年和五七年,後先輝映。前者係“紅腔”定型的奠基,後者則在女姐暮年越唱越紅,伴她走完人生路最後一程的經典,恰似“龍頭鳳尾”,而由卿叔一人為之。近日刊行的馬鼎昌新書《馬師曾與紅線女》中有這樣的描述:“這一年,紅線女應何賢先生的邀請,在澳門與陳錦棠、任劍輝、白雪仙等組新班響鑼,這個班的頭炮戲就是《一代天嬌》……紅線女在演此劇時所顯現的音域和腔調,開始被觀眾和傳媒稱為‘紅線女腔’,漸漸確立了‘女腔’的地位。”出身於棚面音樂師傅的陳冠卿,精通粵劇音律,女姐生前多次說過,“卿叔係為我度身訂造這齣《一代天嬌》的,在主題曲中,他運用了他最擅長的苦喉腔口,不但在板腔上,更在新創小曲如《雪底遊魂》等都能讓我恣意發揮……”按,陳冠卿寫的古裝戲,不寫正史以及改編元明雜劇,而是自闢蹊徑——自創天馬行空、騁懷遐想的橋段,《一代》也如此,它寫宮闈內鬥、外患入侵而造成的人倫悲劇,刻劃人性,至為深刻,難怪它在澳門問世的五十多年間,流播廣遠、“催生”了一個粵劇旦角唱腔流派。

    “越秀湖邊透綠荷,抱琴人去莫斯科。”五七年夏,紅線女赴莫斯科參加世界世藝青年聯歡節的一項歌唱大賽,除了首本的《昭君出塞》外,陳冠卿又為她度身寫成由多首粵調小曲組成的新曲《荔枝頌》。這些粵調小曲如“四不正”、“百花亭鬧酒”等,大抵都是粵劇的過場曲之類的“碎料”,但經卿叔妙手“炒埋一碟”即成名饌大菜。短短幾分鐘,中國古典戲曲和西洋花腔女高音等元素集成得渾然一體,老少咸宜,中外咸宜,傳唱久遠。陳冠卿這一“龍頭鳳尾”,給人驚喜,留下遐思。

    童  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