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正報
新聞

文遺會一致贊成啟動荔枝碗文評程序

2017-04-13 08:30

【本報訊】文化局昨早就荔枝碗船廠片區啟動文物評定程序諮詢文化遺產委員會意見。正如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在會後所言,出席的委員一致贊成啟動程序。
文化遺產委員會委員、工程師李熙爗表示,多次與具經驗的承建商到荔枝碗目測。他提出,若修復十一間船廠 (一萬平方米) 的結構,需要更新部份柱樑,工程期間,也需要鷹架的臨時支撐,大膽的初步估價約是三千萬元之內。對此,譚俊榮沒有任何回應,其轄下部門近年很多活動開支都以千萬元計。
文化遺產委員會委員、建築師馬若龍則表示,很值得保育荔枝碗,三千萬元的修復預算是細數目,政府應該盡快考慮。
《文化遺產保護法》規定,為維護和弘揚法定文物,可在其周圍設立緩衝區。緩衝區內的新工程將會受到限制。「守護荔枝碗造船村關注組」也在《啟動不動產類文化遺產評定程序申述文件》提出於船廠周圍設立緩衝區。對此,馬若龍認為不足夠,應該進一步擴大。
馬若龍也強調,荔枝碗對開的水體、灘塗,以及全日不同時段的陽光形成美麗的風景。所以,應該維持水體和灘塗,否則,荔枝碗的價值將隨之降低。
文化遺產委員會委員林發欽表示,路環舊市區船鋪街考古遺址、十月初五馬路、船人街碼頭、荔枝碗已形成很美麗的海岸景觀。有綠色生態、歷史文化,也有現代化可供使用的碼頭。他認為,保育不應只在荔枝碗船廠和村落,也應該涉及整個路環舊市區。
若荔枝碗被評為文物,將是很好的範例。因為,當中存在民間參與、政府支持、多元理性討論,最終在整個社會的熱烈討論後形成共識,轉化成保育和活化。
文化遺產委員會委員李嘉曾指出,二零一六年十二月,最新入選聯合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有《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冊》。當中,更有兩個與造船有關。一個是克羅地亞的生態博物館,這博物館就是老造船廠,提供一些造船的活動,車間和文化展。
另一個是挪威的傳統 Oselvar 船製作工藝。這船曾是重要交通工具,其製作後來沒落了。可是,最近幾十年,挪威把這造船工藝重新開發出來。
李嘉曾覺得,荔枝碗不僅是工業遺址,還和獨特的造船工藝結合在一起。若把船廠作為工業基地,把造船技藝開發出來,把澳門特色的船隻恢復起來,相信再過若干年,本澳有條件申請聯合國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冊》。他也指出,目前,全世界只有十六項,本澳仍可創造條件爭取。

正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