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猜猜是誰太猖狂 提醒長者要慎防
  • 家貓躲十三樓消防升梯救
  • 新花園泳池周末起停開
  • 兩港青跨境收騙款被捕
  • 大潭山隧道招標
  • 路環中水站首期工程招標
  • 一瓶裝水存風險籲停售停飲
  • 在澳發行債券逾六千億元
  • 紅街市執靚今復業
  • 新聞特搜
  • 保安當局:有序推進DNA數據庫立法
  • 澳琴擬合辦環保研學交流
  • 銜食育雛
  • 政府公佈多項人事任免
  • 鐵騎士過橋自炒送院搶救
  • 澳區人代結束山西視察賦歸
  • 少女疑寓所墮樓亡
  • 男子心情差刮花六車法辦
  • 兩日十七人墮訂餐騙案
  • 三男女墮公檢法失逾百一萬

三輪車吊鹽水救亡

2017-04-15 06:35






    旅局致力推廣    每月十萬補貼

    三輪車吊鹽水救亡

    【本報消息】時代變遷,大型運輸工具的普及,令人力三輪車的代步功能日漸式微,作為特色旅遊項目,又面臨道路交通環境、客源缺乏、後繼無人的困境。旅遊局每月為三輪車工會提供十萬元以內的補貼,供車輛護理維修及車伕置裝,工會則安排三輪車在多個旅遊點讓旅客免費拍照和短暫體驗“遊車河”。但車伕睇淡行業,隨着一代車伕年邁,恐難逃“摺埋”命運。

    全盛七百現五十

    “三個轆”傳統人力三輪車在澳門約有六十年歷史,在路窄彎多的地方,曾在交通上扮演過重要角色。全盛時期,全澳的三輪車有多達七百輛。但時代發展,三輪車業演變成緬懷舊時光的特色觀光項目,供需的變化,令如今活躍於街頭的三輪車數量大減。根據交通事務局日前完成的三輪車檢驗情況,本年度檢驗及格的私人三輪車共五十二台,六台缺席檢驗。

    景點推廣增吸引

    為挽救日漸式微的行業,擴大行業的生存空間,旅遊局與三輪車工會合作,推出推廣活動。三輪車每天定時在觀音堂、媽閣廟、科學館及望德聖母灣街四個點讓遊客免費拍照,也在指定時間內推出三至五分鐘的免費體驗之旅。旅遊局副局長程衛東表示,當局每月向工會發放十萬元以內的補貼,供車輛作維修之用,也用於車伕配置制服,讓旅客留下良好的印象,增加吸引力和競爭力。補貼實施數年,雙方每半年檢討一次及改善,總體而言旅客滿意體驗活動,“如果冇乜用,都斷咗啦”,計劃應會延續下去。

    旅客問價多縮沙

    拍照留念、免費遊一轉車河,雖然只有三五分鐘時間,為旅客留下難忘體驗。但要讓旅客真金白銀“掏荷包”,旅客未必肯搭。三輪車工會有統一訂價,包車每句鐘三百元,其他短線或地點價格由一百至二百元不等,有旅客聞說價錢後即說“嗱脷”,但三輪車為純人力驅動,車伕踩到大汗疊細汗,孰貴孰平有排拗。

    步行區增三輪車

    道路交通問題也是難點,在車多路窄的澳門,三輪車與機動車爭路權的情況幾乎無法避免。被問到如何增加三輪車行業的生存空間,程衛東稱,交通部門正逐漸擴大步行範圍,具條件時會考慮在步行區增加三輪車,也可能與經濟局社區經濟小組合作,將三輪車項目引入,推廣社區經濟。

    行友睇淡遲早摺

    記者聯絡到三輪車工會負責人,他對經營苦況表現無奈,不願多談,似乎對行業預判“死刑”,“以前都有報道過啦,寫得再好又點,有人睇,政府都唔會理我哋。踎響路邊整一整條胎,就畀人告阻塞交通,罰六百。”“我哋全部都係老人家,死一個,就少一架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