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黔文旅招商推介 促深化合作
  • 圖片新聞
  • 銀河嘉佩樂酒店明年中開業
  • 旅業倡拓具潛力自由行城航線
  • 客量支持 酒店料“五一”房九成滿
  • (一家之言)眾志成城打造宜遊環節
  • 黑桃資本捐出藝術珠寶藏品
  • 美股近期大市回顧及展望
  • 特斯拉營收利潤遜預期
  • 餐飲業使用智能管理系統趨增
  • 深合區科創扶持十措 接受申請
  • 張文宏:大健康料成澳新產業支柱
  • 餐飲智能方案展示會下周一舉行
  • 美四月採購經理人指數回落
  • 亞洲貨幣偏弱 人幣壓力漸增
  • 建築工程界赴黔考察發展趨勢
  • 港股三連升 破年內小三頂
  • 樂高特展 展1:1賽車模型
  • 銀河櫻花文化節 豐富多元體驗
  • 格蘭莫雷借澳平台入內地

中國已躋身海上強國?

2017-04-16 06:35


    中國已躋身海上強國?

    今年一月十六日《金融時報》刋登“中國的海上超級大國之路”的文章。該文說的“Rules the Waves”,在傳統上意指以壓倒性的海軍力量控制所有海上航道,特別是與海上貿易和通商有關的航道。為了讓讀者了解“Rules the Waves”的更深層含意,提供一些與這詞彙有關的背景資料。

    “Rules the Waves”這詞彙首先出現在由托馬斯 · 阿尼(Thomas Arne)一七四○年作曲的英國著名愛國歌“統治吧,不列顛尼亞!”的歌詞中,該曲歌詞取材自詹姆斯 · 湯姆森(James Thomson)的同名詩作。這歌曲與英國海軍有強烈聯繫,亦常被英國陸軍所採用。傳統上,由馬爾科姆 · 薩金特(Malcolm Sargent)爵士編纂的“統治吧,不列顛尼亞!”管絃樂曲常在英國廣播公司每年舉辦的“逍遙音樂會”的最後一個晚上演奏。

    在“統治吧,不列顛尼亞!”歌詞的疊句中,有這樣的一段“統治吧!不列顛尼亞!不列顛尼亞統治這片汪洋大海吧!不列顛人永不、永不、永不會成為奴隸!”從歷史角度看,當時歌詞剛被編撰,並非為歌頌英國海軍力量,而是出於勉勵。雖然在一七四五年期間,對英國海上力量構成最大威脅的荷蘭已是強弩之末,但英國仍未“Rules the Waves”。英國皇家海軍發展離佔盡壓倒性優勢、不容挑戰的海上力量還有一段距離。這十八世紀中編撰的歌詞,對十九世紀末在全球海洋已奠定霸主地位的皇家海軍,以及覆蓋全球四分之一的大英帝國刻劃出實質的描繪,以及對鼓吹強烈愛國精神發揮功不可沒的作用。

    認同海上控制權觀點

    十九世紀美國海事戰略家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對海上力量有如下詮釋:“通過海上貿易和海軍霸權對海上的控制,相等於在全球擁有絕對支配的影響力。理由在於,不管陸上的財富有多麼巨大,沒有甚麼能像海洋一樣,方便進行各類必需的交往/通商”。

    回到廿一世紀,前述《金融時報》的文章引述一段在一五年中國官方國防部白皮書有關軍事戰略的文字,強調“必須摒棄以往陸地較海上重要的傳統思維和心態,高度重視管制海洋、和維護海上權益的重要性。”從上述思維轉變可看出,中國軍方正認同海事戰略家馬漢提出對“海上控制權”觀點的重要性。

    暫不探討現時中國海軍的實力,但中國的商業海事力量現在究竟有多大?

    前述《金融時報》的文章引述美國海軍退役少將、現任美國智庫CNA戰略研究高級研究員麥克德維特(Michael McDevitt)的看法,“對中國而言,海事力量涵蓋的不單只是海軍的實力。海事力量的方程式應該包括其龐大和高效能的海警隊伍、世界級的商船和捕魚船隊、全球公認的造船能力、以及捕取和開採重要的海洋經濟資源(特別是魚類)的能力。”

    十大港口中國佔六席

    根據《金融時報》編撰及委託第三者匯編的數據顯示,經中國航運公司負責運輸/處理的貨櫃數量都較任何其他國家為多。一五年,中國前五大航運公司共計處理全球前20大航運公司負責的貨櫃數量總和的18%。就貨櫃港口而言,截至一五年,在全球前50大貨櫃港口(據20呎長貨櫃或相等容積的處理數量排列)中,近三分之二或多或少涉及中國投資的參與;一○年只有約五分之一。

    根據專門處理海事貿易數據的勞氏情報,前述擁有中國投資的貨櫃港口負責處理的貨櫃數量總額,由一○年的42%升至一五年的67%。在中國境內,其中六個貨櫃港口排列在一五年全球前五十大貨櫃港口中的前十大,包括香港(排第二)、上海洋山(第四)、深圳鹽田(第五)、寧波北侖(第六)、上海港(第八)、深圳赤灣(第十),它們共處理全球貨櫃容積總額的39%,差不多雙倍於貨櫃量排列第二國家的總和。

    至於中國(包括香港)企業在全球貨櫃港口的投資,《金融時報》承認,由於缺乏確實數據,很難核算出此類投資的總規模,但根據倫敦大學英皇學院劉氏中國研究院與《金融時報》合作進行的研究顯示,自一○年以來,已完成或宣佈的交易涵蓋至少40個港口項目,總值約456億美元。另外還有多宗交易,包括馬來西亞的加里島,以及北韓的清津,雖曾被報道,但未有披露任何財務細節。

    中國捕魚船隊70萬艘

    中國商船船隊的規模,以載重容量為計算標準。所謂載重容量,是用來量度一艘船的載重能力,但並不包括船隻本身的重量。維基百科提供資料顯示,所有懸掛中國國旗商船的總載重容量為6,120萬公噸,在全球排行第九,但若加上在全球排行第四、在香港註冊的商船總載重容量1.303億公噸,載重容量總和將升至1.915億公噸,排名亦升至全球第三。

    排名榜上第一的是巴拿馬(3.308億公噸),第二是利比里亞(1.9330億公噸)。不容忽視的是,為數不少懸掛巴拿馬和利比里亞商船的船東,均來自其他國家,相信不乏中國和香港公民。商船在巴拿馬和利比里亞這兩個國家註冊,純粹是為“方便”。

    至於中國的捕魚船隊,今年二月六日,《南華早報》刋登的一篇文章,聲稱在全球460萬艘漁船中,中國約佔70萬艘,是全球第二位、日本的兩倍。《南華早報》續稱,在這70萬艘漁船中,三分之二是短過10米長,且只有三分之一是機動的。不過,中國這整隊捕魚船隊,捕獲的魚獲多達1,500萬噸,佔全球魚獲9,340萬噸的16%。另外,在全球5,600萬在漁業謀生的人群中,中國佔1,500萬人,其中約900萬人在漁船出海工作,500萬人在魚排養魚為生。

    海軍艦隊載重差距大

    早前所說的《南華早報》文章,其中提及中國海軍艦隊的總載重容量為77萬公噸,美國海軍艦隊的總載重容量則為340萬公噸。值得注意的是,載重容量指的是船隻的載重能力,從美國海軍艦隊的總載重容量可以評估出,美國海軍“擁有的海軍硬件是多過全球排列緊隨其後的九個國家艦隊的總和”。

    美國海軍在這方面的絕對優勢,遠較大英帝國時期的英國皇家海軍為震撼。在一八八九年英國通過了海軍防禦法案,為國家正式訂立兩強標準,亦同時為英國皇家海軍制定必須保持主力艦在一定數量的規定,即必須至少相等尾隨兩大國家的海軍主力艦數目總和。當時緊隨的兩大國家是法國和沙俄。

    其次,美國現在有10艘航空母艦,另有兩艘正在建造。據美國《海軍時報》網站報道,其中一艘正在建造中的“福特號”在本月八日開始海試,可望今年稍後服役,屆時美國核動力航母的數量將會恢復到11艘。

    中國現在僅有一艘,另外正在研製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並有傳聞現正籌備興建第三艘。據內地媒體報道,下水是艦艇建造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故相信首艘國產航母將極大可能選擇在本月廿三日海軍節下水試航。由此可見,中美兩國的海軍艦隊的總載重容量巨大差距,相信與此不無關係。

    美擴充軍備窮兵黷武

    儘管差距如此巨大,美國在擴充軍備方面仍窮兵黷武,特朗普近期宣佈計劃增加國防開支10%,相等540億美元,其中部分用於擴充戰鬥艦艇數目由目前275艘增至350艘。至於海警艦隊的實力,《南華早報》的文章指出,中國海警擁有200艘船艦,對比美國海岸巡邏隊的1,400艘船艦。

    雖然美國海軍擁有如此震撼性的絕對優勢,但美國及中國鄰近國家對中國日漸強大的海軍實力,難免心存忌諱。前述《南華早報》的文章提出令人反思的觀點,“美國只有2萬公里的海岸線,卻有1,400多艘船艦;反觀中國,海岸線長達1.8萬公里,卻只得200餘艘艦艇,這數目算得甚麼?”其次,中國除了是個淨原油輸入國,還輸入全球68%的鐵礦。由此觀之,海上貿易航道明顯是中國經濟的生命線,故中國擁有一支現代化及強大的海軍,作為維護這樣的利益,又有甚麼不對?

    海貿航道經濟生命線

    前述中國官方有關軍事戰略白皮書提及“保護海上航道的安全和海外的利益”。作為全球經濟一哥,美國這樣做已持續半個多世紀,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樣這樣做,有甚麼不對?就算中國現今真的躋身成為海上強國,也不是打算建立一個在全球廣置殖民地的“甚麼帝國”,它的海事實力增強純粹是順應需要,作為保護它向多邊發展的經濟增長。

    誠如中國海軍軍事學術研究員李杰指出,北京期望澄清中國並不是打算與美國進行軍備上的競爭,而是基於國家策略需要和經濟發展。更不是甚麼假借維護世界和平,以全球警察自居,肆意干涉其他國家內政的超級霸權。

    鍾立雄暨經濟研究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