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猜猜是誰太猖狂 提醒長者要慎防
  • 家貓躲十三樓消防升梯救
  • 新花園泳池周末起停開
  • 兩港青跨境收騙款被捕
  • 大潭山隧道招標
  • 路環中水站首期工程招標
  • 一瓶裝水存風險籲停售停飲
  • 在澳發行債券逾六千億元
  • 紅街市執靚今復業
  • 新聞特搜
  • 保安當局:有序推進DNA數據庫立法
  • 澳琴擬合辦環保研學交流
  • 銜食育雛
  • 政府公佈多項人事任免
  • 鐵騎士過橋自炒送院搶救
  • 澳區人代結束山西視察賦歸
  • 少女疑寓所墮樓亡
  • 男子心情差刮花六車法辦
  • 兩日十七人墮訂餐騙案
  • 三男女墮公檢法失逾百一萬

年長選民料成選戰關鍵

2017-04-17 06:35


    網絡宣傳效果未必如預期

    年長選民料成選戰關鍵

    第六屆立法會選舉投票倒數五個月,在新“立法會選舉法”更多“緊箍咒”及新遊戲規則下,各路人馬佈陣更謹慎,表面上邊觀望邊謀定,實則選戰各種“微妙”行為及表態早已透過網絡及“朋友圈”戰場打響。新興的網絡戰被看成今屆選舉的成敗關鍵,一般相信“游離票群體”,即較年輕的選民投票意向極大程度受網絡輿論影響。但歷屆數據顯示,年輕選民的投票率往往最低。細析各項數據,投票率高、選民比例急升的六十歲以上、被稱為較難動搖的“鐵票群體”,更能左右大局。

    選戰部署細水長流

    立法會議席競逐,意味着社會各利益角力。選舉工程從來不是只有選舉年才部署,分析選民數據來部署選舉策略是一項長期工程。不少選民數據與選舉結果千絲萬縷,“最游離”與“最鐵票”的兩個年齡層數據,尤為重要。如果以廿九歲以下、五十九歲以上兩個年齡層劃分年輕與年長選民在今屆選舉的比例,或可窺探今屆選情一二。

    根據選民登記資料,今屆有權投票的選民共有三十萬七千○二十人,其中廿九歲以下的選民四萬九千六百○八人,佔總數百分之十六;六十歲以上的選民則有八萬四千四百一十八人,佔總數百分之廿七,兩者相差百分之十一。回顧過去兩屆的比例,一三年第五屆立法會選舉,廿九歲以下選民五萬一千九百八十九人,佔總數百分之十九;五十九歲以上選民五萬九千八百三十五人,佔總數百分之廿二,兩者相差僅百分之三。○九年第四屆立法會選舉,廿九歲以下選民四萬九千○七十三人,佔總數百分之二十;五十九歲以上選民四萬二千四百三十二人,佔總數百分之十七,年輕選民其實較年長選民多。

    新選團難搶老鐵票

    上述數據可以看到,年長選民急增,超越年輕選民的佔比,甚至已將之拋離。一般估計,較年長的選民“最鐵票”,往往是選團堅定不移的支持者,尤其絕大多數只流向鄉族選團與基層選團。雖然不能將年長選民與鄉族、基層選團的“票倉”劃上等號,但年長選民大幅湧現,必影響選團部署及最終選舉結果。

    年輕選民影響力有限,雖然會削弱針對年輕選民的網絡宣傳威力,但仍不能忽視以地區組織的互聯網宣傳作用。因為大批中年選民亦是網絡宣傳的對象,但中年選民的社交網絡與“朋友圈”多數具同類性,易被大數據及共同朋友壓縮成片面、單一、排他的狀態,看得見的“網絡世界”全都經過大數據分析及過濾,有利基層選團滲透,相反亦是新選團或年輕選團難以搶佔的領域。

    本報記者  黃煒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