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歷時四小時十五分】黃少澤:水晶魚演習達預期效果
  • “水晶魚2024”模擬多項颱風事故
  • 參展商:旅博會促進業界生意洽談
  • 旅博會講座宣介外遊領事保護知識
  • 港珠澳大橋出入境車輛破一千萬輛次
  • 東風著陸場完成神十七搜救回收演練
  • 【水晶魚演習】模擬山體滑坡 警犬助尋被埋人士
  • 閱讀日創作比賽冀推學生閱讀氛圍
  • 廣州局部地區出現龍捲風下冰雹
  • “正露丸”製藥商疑偽造數據 遭勒令停產
  • 2023經屋申請逾5千8份齊文件
  • 巴坡沙體育中心游泳池恢復開放
  • 無人機足球賽冀增科技創新意識
  • 煙花匯演攝影繪畫比賽頒77獎項
  • 大熊貓“雲川”“鑫寶”將赴美
  • 黃少澤總結水晶魚演習達預期效果
  • 粵港澳傳統醒獅賽共十隊角逐
  • 2023經屋申請共5820份齊備文件
  • 水晶魚演習模擬清走車道阻塞物
  • NBA季後賽:獨行俠 101-90 快艇(場數2-1)

渡船街

2017-05-25 06:30
位於新橋區的,由羅利老馬路靠近俾利喇街處起,至大興街與石街對面止,是澳門傳統的住宅區。顧名思義,此處昔日是有「橋」又有「船」的河道,看著如今車水馬龍的,很難想像於昔日的端陽佳節,竟有龍舟穿梭新橋的盛景。
的得名,須由新橋村說起。新橋村,位於澳門半島東部。東望洋山東麓,即如今二龍喉公園附近的山泉匯集成一條小溪,向西流經新橋村,至大興街折向北,流入濠江。村民俗稱該溪為「鹹湧」,又稱「蓮溪」。昔日為方便彼此往來,村民在如今的鏡湖馬路一帶搭建一座木橋,後因日久損壞,改建新橋,故後來人們因習慣,一直稱該處為新橋。蓮溪水道曾設有小艇停泊處,眾多渡船穿梭往來,街道建成後,人們遂稱此處為。1869年,澳葡政府公佈該街名稱,葡語為Rua da Barca,意即船街。
若要提及歷史變遷,新橋區的變化,應以澳督亞馬喇強行佔村為最劇烈。
據資料顯示,1846年起,葡澳當局開始實行「近佔七村,遠奪三島」的殖民統治計劃,逐步侵佔澳門葡人城牆以北地區。當時的澳督就是亞馬喇(現今葡京酒店前的巴士站就以他為名),而所謂「近佔七村」,便是要殖民佔領七條華人古村莊,包括沙崗、新橋、沙梨頭、龍環、龍田、塔石及望廈村。當中的新橋村,就是在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被葡萄牙人強佔。澳葡成功佔村之後,都會在各村莊強編田村戶籍,立門牌,並陸續於昔日農田甚至祖墳之上強行開闢馬路。而新橋村特別之處,是除拆毀田舍開路之外,更被填平主要河道,強行將水路變為陸路。
對於昔日澳葡在新橋村內填出之事,查民政總署的《澳門舊街往事》有此官方記載,資料顯示「1863年,澳葡政府下令拆毀界牆以及水坑尾、三巴和沙梨頭三座城門,將澳門地界擴展到塔石、沙岡、新橋、沙梨頭、石牆街一帶,並將這些村莊數百家民居納入其管治,又將蓮溪水道與新橋村的土地填平以建造房屋和道路。蓮溪水道的小艇停泊處,因曾有渡船來往,街道建成後被人們稱為。1869年,澳葡政府正式公佈該街名稱,葡語Rua da Barca,意即為船街。」最後,終成現今東接羅利老馬路,西通大興街,而中與鏡湖馬路、連勝馬路交接的格局。所以新橋雖是澳門古村,但的開闢,卻只不過百餘年歷史而已。
雖有百多年歷史,但現存街上的古老大屋卻已極難看見,舊日村莊的痕跡基本蕩然無存,只空餘街名讓後人紀念。例如及渡船台之名,便是寄託昔日鹹湧通船而得名,而往日新橋村的農田阡陌,亦只剩「田畔街」此名讓人思古。至於作為新橋主角的「橋」,亦只在橋頭土地神位附近留下「橋巷」之名。此外,原於惠愛街附近尚有一條「橋梁街」,也在歲月洪流之下被淘汰。
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