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當局冀推會展客商食住遊擴經濟拉動作用
  • 珠海灣仔海關查獲男子綁藏42部手機入境
  • 習近平今日起國事訪問歐洲三國
  • 哈馬斯與以色列停火談判據報存在分歧
  • 深合區商事局稱55投資者跨境通辦落戶橫琴
  • 澳企冀廣交會開拓國際市場
  • 換錢黨涉侵吞同夥35萬港元
  • 甲足護級組:蒙地卡羅 2-0 加義
  • 內地五一黃金周第4天10.6萬旅客訪澳
  • 印尼南蘇拉威西省洪災15死
  • 內地籲假期駕車返程注意路況資訊及天氣
  • 內地多處舉行五四青年節慶祝活動
  • 受天氣影響大批旅客滯留機場
  • 俄無人機據報襲烏平民目標釀三傷
  • 休閒企業辦海上音樂會打造文旅新體驗
  • 湯姆斯盃:國家隊3比1淘汰馬來西亞晉身決賽
  • 媽閣街舊平房疑失修石屎脫落
  • 至晚上9時10萬人次旅客入境
  • 市政署清理渠口垃圾冀保渠道暢通
  • 旅遊休閒企業辦海上音樂會拓文旅體驗

義字街

2017-06-01 06:30
位於澳門半島中區的,是很多澳門人所熟悉的市集街道,更是近年遊客「買平嘢」的目的地之一。以「澳門本土特色購物體驗」見稱的,集中著林林種種的商戶和小販,有賣毛巾的、有賣芝麻糊的、有賣鞋的、賣胸圍的、甚至賣雞的也可以共冶一爐。
為什麼會稱之為?其街道的排列,又不像「義」字?據資料顯示,原來「義字」隱含著「義莊」之意,即無主的公共墳場,故的所在地,昔日曾是渺無人煙,墳墓纍纍的義地,之名亦來自於此。
屬於義字五街,即「小販認可區」的一部分,其他街道還有盧九街、、羅白沙街、道咩卑利士街及群隊街,是重整前的沙崗村所在地,大約形成於1905年前後,1864年至1905年之間,至今估計約有100年歷史。據資料,新橋的露天市集,一開始並不在義字五街,而是在渡船街一帶,後來又搬到大興街附近,又回到渡船街,再去到提督馬路、道咩卑利士里,即如今的義字五街市集一帶,直到20世紀30年代,紅街市建成後,一部分攤販遷入紅街市內,而另一部分則在五街繼續經營,形成一個互相依存的、大面積的「市場區」,市集位置也穩定下來。1987年政府正式將五街市集訂為「小販認可區」,露天市集的法律地位,得以確立。踏入20世紀之後,這5條街漸發展起來,變成城市地區,當初的墳墓與邊緣行業的痕跡都消失了,只有一個街名,留下一個「義」字,藉以說明它曾經是個義塚。
相信許多人對的印象,會是一個好似露天衣履大亘地的印象。「霸街擺賣」是這裡的一道風景線。昔日的一間間衣履雜貨店裡,生果蔬菜攤販前,永遠都人頭湧湧,摩肩接踵,表面看似林亂,卻又井然有序,更甚少聽聞有扒竊事件發生。
最有特點的是,商舖和攤販互不侵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擠在這一條不那麼長也不那麼寬廣的街巷裡。幾乎所有商舖門口,無論大小,都總有各行各業的攤販在叫賣,甚至藥房、雜貨店、出口服飾店、睡衣店、內衣店、鞋店等門口,往往就是菜販、熟食、蛋類、小食這些完全扯不到一塊的東西擠在一塊,但卻又是和諧的,或許因為它的小,更體現了它在地域上的親和力,而坊間鄰里所表現出來的親切感,更體現是一條充滿集體回憶的人文街道。
然而,隨著城市的發展,2012年初,民署要求對進行重整,成為各界爭議的焦點,亦成為街道內商戶小販和政府重整部門的一場角力,更引發商戶強烈不滿以至駡聲不絶,當時頓時成為全城關注之地;期間,政府、商舖、小販、校方各自為己發聲抗議。雖然重整至今已完成,但仍有不少商販表示,生意不如重整前。
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