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 國際新聞
  • 科技資訊
  • 影視娛樂
新聞

東北大米看吉林

2017-06-04 00:51

記者團在展示台前觀看大米產品

吉林大米的優質稻種

【本報記者林平吉林專電】進入吉林大地,說的是吉林大米,看的是吉林大米,吃的也是吉林大米。“海外華文媒體看吉林”大型採訪團一行走進吉林省,仿佛就同吉林大米結下不解之緣。

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對白米飯如此鍾愛,採訪團中的許多人有的雖然在海外生活了一輩子,他(她)那個“中國胃”仍是對大米飯情有獨鐘。每一名中國人都是頂尖的大米鑒賞師,對大米的品質的辨別技能無師自通,一看,二聞,三摸,四品嘗,就把這大米的品質高低判斷個八九不離十。

在吉林省採訪期間,餐餐離不開大米,真正享受了吉林大米的真諦,因為再也不用擔心有假冒東北大米、假冒吉林大米以次充好,這裏是優質大米的故鄉,焉有捨近求遠從外邊運來低品位大米摻入之理?

此次吉林採訪之行,接待方特地安排記者們來到大米之鄉實地踏勘吉林大米的誕生之地一睹廬山真面目。那是位於吉林省的吉林市昌邑區孤店子鎮一個名為大荒地的村莊。只聽這“大荒地”這三個字,就可以知道這是遠離喧囂,遠離污染的種植水稻的最佳之地。

吉林大米之美不是信口開河,有史為證。在《新唐書——渤海傳》和《吉林通志》中就有記載:從唐朝至清朝1300年間,吉林大米就以其香糯適口的品質成為歷代皇家貢米。

以吉林市為中心的松花江沿岸,被認為是東北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也是清朝王室“龍興之地”,可謂風水寶地,人傑地靈。2013年,吉林市就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命名為“中國粳稻貢米之鄉”。

大荒地就在“貢米之鄉”的腹地。而“大荒地”也已經成為一張名片,被註冊為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授予“中國馳名商標”,還是第24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唯一指定用米。

今日在大荒地,已經不似以往的小農經營種植,而是組建了集水稻研發、種植、倉儲、加工、銷售的大型農業集團——東福米業。

東福米業擁有綠色水稻種植基地4500公頃,全部按照有機和綠色種植標準種植生產:一為非轉基因,二為無污染,無添加,無任何農藥殘留;三為灌溉用水全部為投入鉅資抽灌的黑土地深層地下水,這地下寒水非但不會加快水稻生長,反而使其生長變慢,令稻米更緊實,更有韌性。為確保稻米品質,這裏還有“人除草,鴨捉蟲,蟹站崗”一說,人工除草,生物滅蟲,養了鴨,育了蟹,肥了田,鑄就了吉林大米的品質。

採訪團的記者們徜徉在稻田邊的小路上,聞著水田清新的稻苗香氣,聽著東福米業技術人員的講解,憧憬著稻收時節的豐收時光,祝願吉林大米,“大荒地”大米給千家萬戶送去美味,送去放心,送去健康。

在東福米業的展台上,一包包精心包裝的產品令人愛不釋手。看在眼裏晶瑩如玉,想著的卻是入口柔滑,回味綿長,齒頰生香。

吉林,是如此的人傑地靈,是如此的魚米之鄉。有幸踏上吉林的土地,才真正感受了吉林的無窮魅力,雖然只在吉林停留了短短幾天,卻留下對吉林無限的讚譽和嚮往。

濠江日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