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聯國籲查加沙醫院亂葬坑
  • 以軍準備好攻拉法
  • 華批衝擊亞太和平穩定
  • 大馬前總理馬哈蒂爾被查
  • 航天員面部細節將更豐富
  • 華:避免外空成新戰場
  • 神十八電池容量更大
  • 國際月球科研站如何建?
  • 神十八成功入軌
  • 英皇家騎兵隊馬匹亂闖傷五人
  • (社論)阿根廷投北約打錯算盤
  • 學者:美軍援台實“吸血”
  • 馬英九:美不會無保留挺台
  • 奪命車禍
  • 台感染腸病毒個案急增
  • 台輿論:兩岸關係難改善
  • 美軍駐台?
  • 華兩大熊貓下周赴西旅居十年
  • 陸:對“台獨”決不手軟
  • 王毅:中馬高質量共建“帶路”

放低偏見共迎太空時代

2017-06-06 06:35

    放低偏見共迎太空時代

    北京時間五日晚,搭載有中國實驗裝置的美國“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實驗裝置將被帶入國際空間站的美國實驗艙,由美國航天員在空間環境進行兩次對比實驗,研究空間輻射及微重力環境對抗體編碼基因的突變影響。裝置預計將於下月回收,數據將傳回給北京進行後續研究。

    這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科學實驗首次進入國際空間站,標誌着中美航天商業合作“破冰”。

    這一創舉來之不易。從二○一一年初具實驗設想,到選擇合作方,二○一四年提出相關合作意向,到二○一五年通過各項審查,獲得美國航天局批准,與負責運營國際空間站科學研究平台的納諾拉克斯公司簽署協議,直至載荷於上月卅一日清晨通過最終測試和安全性評估,被順利交付美國航天局,並最終於本月三日搭乘美國“獵鷹九”火箭升空……用該實驗負責人、北京理工大學鄧玉林教授的話說,期間經歷數次推遲,過程中有太多障礙和困難。

    當前,阻礙中美航天科技合作的最大壁壘是“沃爾夫條款”。該條款於二○一一年由美國國會通過,它禁止美中兩國之間開展任何與美國航天局有關或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協調的聯合科研活動;禁止美國航天局所有設施接待“中國官方訪問者”;中美兩國政府出資的任何部件或科學儀器都不可能出現在對方的太空飛行器上。但嚴格來說,“沃爾夫條款”並不包括商業範疇的合作,今次中美機構就是通過商業模式實現航天合作“破冰”。

    “沃爾夫條款”是由美國國會議員弗蘭克 · 沃爾夫起草、推動。他認為,中國可能借此竊取美國的技術機密。就這一偏見,許多人不以為然。美國華裔航天員焦立中曾反駁道,美俄兩國積極、成功的民用太空項目合作,也並未讓俄獲取有軍事價值的美國技術。

    沃爾夫等人的歧視性做法,完全是“冷戰思維”作祟。這種思維越來越不適應當今時代。如今,從航海到航空,從銀行到保險公司,從卡車司機到農民,越來越多行業正依賴太空中的設備。隨着將物品送入太空軌道的成本降低,一度看似遙不可及的想法如激光通信、在小行星上採礦甚至在太空中進行能源生產活動,都有望在不遠的將來成為現實。不過,這些創造性也帶來了新的挑戰。隨着太空軌道變得越來越擁擠,各國需要管控太空設備的數量,解決無線電頻率爭端,控制殘骸,限制太空武器等。

    作為首屈一指的航天大國,美國和中國應該在制訂這一全球新規則的過程中發揮帶頭作用。但是兩國如果不能合作,要做到這一點並非易事。面對太空時代的來臨,美方應放下偏見,取消“沃爾夫條款”這一不合時的禁令,開啟中美航天合作的大門,共同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