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正報
新聞
  • 青少年流行時裝技術大賽冀發掘新血
  • 鄭志強自評六、七十分
  • 立會保障人權工作應多做 歐安利臨別贈言
  • 會否再獲委任 馮:點知事頭點睇?
  • 回歸館將展出饒宗頤荷花佳作
  • 陳明金寄望年青人
  • 駐澳門部隊政治委員調整
  • 韓男來澳輸光兩年來盜竊維生
  • 主席依依不捨送別來屆不選議員
  • 社工局冀明年推 無障設計建築 指引
  • 體奧會與中銀連續四年辦獎學金計劃 昨101人獲「優秀運動員中銀獎學金」
  • 責罵應對子女情緒適得其反 鼓勵學習正向態度處理情緒
  • 『伸出雙手感受真摯友情』 本澳大學至友分社獲傑出分社獎
  • 助人為快樂之本! 金沙攜手本澳義工製作三萬五個福袋
  •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 加強與家長聯繫和溝通
  • 立方米辦塗鴉賽發掘繪畫潛能
  • 《飄流船廠》話劇本月公演八場
  • 第二屆在台就讀澳生訪黔交流
  • 全澳青創賽初創組初賽18隊入圍
  • 潘雲東副特派員會見兩國駐港總領事

兩岸開放探親30年:台胞眼中的『變』與『不變』

2017-06-16 07:30

【中新社寧德6月15日電】 (中新社記者 呂巧琴 葉茂)“父輩相隔20余載,不曾見過面;當時的場面哦,真的是淚流滿面。”在福建寧德市古田縣,前來參加“第九屆海峽論壇·陳靖姑文化節”的56歲台胞黃鍾鳴,向中新社記者回憶起第一次和父輩回到大陸探親的情景,感嘆連連。
1987年10月,台灣當局宣佈開放台灣居民到大陸探親。隨之,海峽兩岸長期隔絕狀態被打破,兩岸民間交流開啟並日益密切。
祖籍廣西的黃鍾鳴跟隨父輩第一次“登陸”,是在1989年,相隔兩岸的親人在深圳第一次見面。他說,當時台胞回大陸探親要從台灣乘飛機到香港中轉,再坐火車到深圳,探親程序繁瑣、交通不便,前後需要四五天的時間。
三十載光陰,彈指一揮間。期間,黃鍾鳴去了祖籍地廣西尋根,近年來更是幾乎每年都來大陸,赴福建、上海、廣東、雲南等地遊玩、探親、訪友;風景秀麗的城市、好客淳樸的民眾,讓黃鍾鳴印象深刻。
如此頻繁地往返于兩岸之間,黃鍾鳴稱,源於大陸在“變”。從有限開放到“小三通”,再到“大三通”,兩岸往來如今已成尋常事。
“大陸的變化很大,每年都在進步,一些親戚現在都返回廣西居住。”黃鍾鳴稱,現在從台灣到福建後,高速公路兩個小時就到古田,花費也節省很多。
30年來的大陸在“變”,也有“不變”。黃鍾鳴說,即使相隔兩岸,但大家的心都是一樣,血濃于水的親情,是不會變的。
隨著兩岸關係不斷改善,到大陸來的台胞已不再局限於探親、尋根,還有經商、旅遊、求學、創業就業等等,兩岸文化交流更是頻密。
古田縣是陳靖姑文化的發祥地。“順天聖母”“婦女兒童保護神”陳靖姑全球信眾達8000余萬人,尤以福建與台灣信眾為多。陳靖姑信仰已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0歲的台胞陳明宏,第一次來古田臨水宮還是在13年前,那也是他第一次“登陸”。此次適逢陳靖姑文化節舉辦,陳明宏再來古田,進香、朝拜、祈福。
“大陸的建設蠻快的,以前驅車來古田都是山路,現在交通好多了。”陳明宏說。
祖廟的變化,也讓陳明宏驚嘆。請香大殿、朝聖廣場、民俗文化博覽園和道路工程分期有序建設,臨水宮正打造國家5A級景區。
和陳明宏一樣,因為陳靖姑信俗文化,每年來臨水宮謁祖進香的台胞萬餘人次。陳明宏說,通過陳靖姑文化交流,兩岸同胞進一步深入瞭解彼此,今後有機會還要去大陸的其他地方走走看看。
近年來,祖廟陳靖姑金身兩度巡遊台灣,陳靖姑學術文化研討會、“海峽論壇·陳靖姑文化節”持續舉辦。臨水宮主持黃光輝認為,這架起了兩岸交流的橋樑,增強了台胞對“根”“源”“祖”“脈”的認同感。
隨著兩岸文化交流的熱絡,台灣民眾對大陸的瞭解也變得豐富起來。
“以前都是通過互聯網、媒體瞭解大陸,真正來到大陸看到的,和自己想象的很不一樣。”第一次“登陸”的“80後”台青張永智說。
張永智在台灣從事機械行業,他表示,大陸建設現代化、競爭氛圍好,而且青年都很有自己的想法,注重提昇自己,“希望和我一樣的台灣年輕人,多來大陸走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