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正報
新聞
  • 青少年流行時裝技術大賽冀發掘新血
  • 鄭志強自評六、七十分
  • 立會保障人權工作應多做 歐安利臨別贈言
  • 會否再獲委任 馮:點知事頭點睇?
  • 回歸館將展出饒宗頤荷花佳作
  • 陳明金寄望年青人
  • 駐澳門部隊政治委員調整
  • 韓男來澳輸光兩年來盜竊維生
  • 主席依依不捨送別來屆不選議員
  • 社工局冀明年推 無障設計建築 指引
  • 體奧會與中銀連續四年辦獎學金計劃 昨101人獲「優秀運動員中銀獎學金」
  • 責罵應對子女情緒適得其反 鼓勵學習正向態度處理情緒
  • 『伸出雙手感受真摯友情』 本澳大學至友分社獲傑出分社獎
  • 助人為快樂之本! 金沙攜手本澳義工製作三萬五個福袋
  •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 加強與家長聯繫和溝通
  • 立方米辦塗鴉賽發掘繪畫潛能
  • 《飄流船廠》話劇本月公演八場
  • 第二屆在台就讀澳生訪黔交流
  • 全澳青創賽初創組初賽18隊入圍
  • 潘雲東副特派員會見兩國駐港總領事

澳闻集纳

2017-06-20 07:30

官商明出席「澳門講場」探討活化工廈
△民署環境衛生及執照部長馮惠星和行政執照處處長李春梅、澳門廠商聯合會理事長馮信堅、建築師協會會員大會主席梁頒衍將於明(21)日應邀出席澳門電台《澳門講場》節目,探討活化工廈。
本澳產業結構轉型,不少工業大廈使用率下降。政府推出工廈活化措施只有很少申請獲批。若要在工廈經營遊樂場、運動場等非工業用途,需要修改民法典。活化工廈遇到哪些問題,才導致獲批率偏低?若修法應朝住宅項目還是商業方向發展?修法前政府應採取哪些措施,讓工廈更合理運用?香港的善用工廈計劃,可以申請整幢改裝或鼓勵重建,本澳能否參考? 另一方面,現時工廈的結構和防火等條件是否適用作其他商業用途? 民署在發牌時有哪些考慮?
歡迎聽眾於明(21)日上午八時詳盡新聞之後,致電二八三四六六八八或二八三四六六九九,與民署環境衛生及執照部長馮惠星和行政執照處處長李春梅、澳門廠商聯合會理事長馮信堅、建築師協會會員大會主席梁頌衍探討活化工廈。
司法援助申請進度網上查詢服務
∆為方便司法援助申請人查詢申請的進度,司法援助委員會於本年六月二十日起增設「司法援助申請進度網上查詢」服務,申請人可以在司法援助委員會網頁www.caj.gov.mo上,使用該項服務查詢有關申請的進度。目前,可供網上查詢的申請進度僅限於2017年或之後提交的申請。
申請人只需輸入申請編號、申請時提供的澳門流動電話號碼,便可得知有關申請的進度狀況,例如「待交文件」、「調查階段」、「待審議」、「已審議」等。如對上述服務有任何查詢,可致電司法援助委員會2853 3540。
法務局一直致力配合特區政府“持續發展電子政務”的施政目標,近年積極推行和優化各項電子服務,在當局提供技術輔助下,司法援助委員會繼推出司法援助「網上預約服務」之後,現在又推出「司法援助申請進度網上查詢」服務,以方便市民更快捷地知悉申請的狀況。
民署各服務中心增設電子付款服務
∆為進一步方便市民辦理政府服務時繳付費用,民政總署推行電子化收費服務,由即日起民署轄下綜合服務中心,北區、中區及離島區市民服務中心增設電子繳費功能,市民可使用銀聯閃付卡及澳門通卡支付多項服務費用。
市民於辦理民署各類行政准照及許可、墳場及安葬服務,以及民署代辦的各種服務包括:申請物業登記書面報告(查屋紙)、申請建築檔案認證文件(已獲發使用准照)、售賣政府刊物及印刷品、收納交通違例罰款(行政違法)、旅行社准照及導遊工作證等時,可透過使用銀聯閃付卡及澳門通卡支付相關費用,快捷方便。
有關民署各服務中心的地點,可瀏覽民署網頁www.iacm.gov.mo。
回流小組討論澳人才回流行動方案研究初步報告
∆人才發展委員會下設鼓勵人才回澳專責小組日前召開2017年度第二次小組會議,由小組召集人劉本立主持。會上,委員會就《澳門人才回流行動方案之研究》的初步報告展開討論,以及由委員會秘書處匯報各項人才回流的工作情況。
科大調研團隊代表在會上介紹研究情況,表示透過焦點小組人物訪談,收集到很多寶貴意見,並指出人才回流推力包括本澳的整體發展環境、政策帶來的機遇、歸屬感及家庭因素的驅使等;人才回流阻力有回澳後難以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產業、缺乏專業資格和職業認證體系、土地資源稀缺、了解本澳情況途徑較少及生活不適應等問題,研究初步報告就此提出一些行動方案建議,經委員討論後,調研團隊表示會再完善及具體化行動方案的內容。
委員會秘書處匯報人才回流工作,正透過不同渠道與在外本澳人才建立交流途徑,發掘不同領域在外本澳人才,並安排他們與本澳相關專業組織交流,加強與本澳聯繫合作,有部分人士已決定回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