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街總組織千名長者遊濠江
  • 夏威夷小結他班報名
  • 探索內在小孩工作坊報名
  • 無極氣功會赴浙江培訓
  • 繪畫治療課程報名
  • 城鎮景觀培訓介紹文遺法
  • 扶康會寶利推母親節禮品
  • 天主教聯助學生認識演藝行業
  • 粵華學生認識工業前景
  • 培華讀書日傳承經典文化
  • 新華赴珠八中教研學習
  • 濠江師生感受福建非遺
  • 勞校親子遊長隆祝雙慶
  • 日內瓦發明展勞校創佳績
  • 城大學者研社會好客表現
  • 身份證明局參展旅博會
  • 澳大葡語演講賽頒三甲
  • 民眾願景中科城市加強合作
  • 佛光青年參加亞聯會
  • 江門灣區辦經民聯探民生融合

今日夏至 暑熱登場

2017-06-21 06:35

    今日夏至  暑熱登場

    今天(廿一日)是“夏至”節氣,其取義為炎熱的盛暑天氣來臨。

    祭地神和百物之神

    在二十四節氣中,“夏至”是最早被測定的一個節氣。

    公元前七世紀的春秋時代,先民當天用土圭測量日影,影長為古尺一尺四寸二分,相當於今天的三十六點五厘米,是為一年中日影最短的一天,又是白晝最長的一天;當晚,北斗七星斗柄指向正南方,從而確定了“夏至”節氣。《恪遵憲度抄本》載:“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高度概括了“夏至”節氣的天象特點。

    “夏至”不僅是一個節氣,又是古代的一個重要節日,稱為“夏節”、“夏至節”。三千年前的周代,已在當天舉行祭神儀式。據《周禮 · 春官》記載:“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鬽,以檜國之凶荒,民之札喪。”地示,亦作“地祇”,謂地神;物鬽,乃百物之神。原文意思是說,在夏至這一天,招致地神和百物之神降臨接受祭祀,以禳除國家的凶年災荒和民眾的瘟疫死亡。

    宋代官府放假三天

    漢代傳承舊制,更隆而重之。《史記 · 封禪書》記載:“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祭神不僅已有專門建造的祭壇,還有歌舞表演,可見祭祀形式趨向規範化。

    到了宋代,從“夏至”節氣日起,百官例行放假三天,大快人心。明清兩代,北京的地壇,是皇帝進行祭地大典,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場所。祭祀活動場面宏大,禮儀複雜,從“迎神”到“禮成”,共有十二個程序,耗時達一個時辰。

    “夏至”旣為節日,清代民間把這一天視為良辰吉日。民俗學家顧祿的《清嘉錄》便指出:“居人愼起居,禁咀咒,戒剃頭,多所忌諱。”這一風俗,與春節人人講好意頭的說話彷彿相似。

    澳門日長十四小時

    現代科學證明,“夏至”節氣日,太陽黃經九十度,直射北回歸線,到達一年中的最北端。是日,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且越是往北,白晝越長。海南省海口市日長約十三小時,廣州、澳門約十四小時,北京十五小時,我國最北端的黑龍江省漠河鎭更長達十七小時。在北極圈內,甚至會出現極晝現象。

    國際天文學界公認,“夏至”節氣日為北半球夏季正式開始之日。隨後,太陽直射位置便告南移,諺云:“吃過夏至麵,一天短一線。”此之謂也。

    初颱多在廣東登陸

    常年進入“夏至”節氣(今年為六月廿一日至七月六日),廣東“龍舟水”已於昨天結束。隨着太陽輻射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全省各地在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熱雷雨。熱雷雨的特點是局部性,範圍不會很大,來得快,走得也快,經常會出現“東邊日出西邊雨”、“隔江觀雨雨亦奇”的現象,穗港澳人稱之為“白撞雨”。

    常年“夏至”節氣期間,夏季風已推進到我國北方,熱帶海洋受到太陽的強烈照射,颱風次第生成。廣東海岸線長,加上大氣環流形勢容易引導颱風奔向華南,是故我國的初颱多在廣東沿海地區登陸。今年我國的初颱“苗柏”,正是於本月十二日晩在深圳大鵬半島登陸。

    本報記者  楊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