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珠中江水工程施工保航道通行
  • 鏡湖端午就診安排
  • 輕軌上月日載客近萬二人次
  • 澳品牌認證聯盟銅仁簽合作協議
  • 今驟雨雷暴
  • 負責任博彩推廣十五周年啟動
  • (新聞小語)發揮軟實力促東亞文化交流
  • 民眾建澳促優化路環街市
  • 馬耀鋒促完善大專獎助學金
  • 林倫偉倡定期檢視職技課程
  • 衛局:日間醫院準備公開諮詢
  • 暨醫同學會四角籃賽祝會慶
  • 澳大嘉許卓越教師
  • 演講辯論技巧課程結業
  • 工聯常青生日會祝“五一”
  • 新馬路坊會體驗包土生粽
  • 業餘藝苑雅集切磋技藝
  • 加強宣傳暴雨停課安排
  • 霞浦海釣賽澳代表獲佳績
  • 扶康會樂遊香港助紓壓

鼓勵企業環保經營

2017-06-30 06:35

    鼓勵企業環保經營

    曾有環保人士做的生活實驗顯示,在購物時基於部分如超市的蔬菜、快餐店的食品包裝等商品,發售時已附上眾多不可回收的垃圾,無形中增加垃圾量。可見社會應同步教育消費者和商店要源頭減廢,如商店可提供“環保優惠”,鼓勵消費者購物時自備容器或環保袋,即可享有優惠,如此商店也可減少經營成本及為環保出分力,何樂而不為?

    提起環保,不少人都會覺得單憑一己之力作用有限,不願意實行。日前,台灣有一名環保人士親身示範如何過一星期的環保生活。結果雖顯示製造的垃圾明顯大減九成,但當中仍有部分垃圾無法避免產生。如在超市選購食材時發覺,不少商店為求美觀都會用膠袋包裝商品,同價錢標籤已附上兩件不可回收的垃圾;再者,在快餐店用自備的膠盒,期望職員把無包裝紙的漢堡包放置其中,惟最初也被拒絕,經多番唇舌才獲允許,可見環保生活不僅居民的生活習慣配合,同時商店須承擔社會責任,方可踐行真正的環保生活。

    隨着環保信念逐漸受社會認同,當局加強公民教育推廣源頭減廢信息時,也可考慮鼓勵企業制訂環保經營政策,營造綠色消費模式的社會氛圍,共同構建健康的生活環境。

    悅   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