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澳主持獲頒清遠文旅推廣大使
  • 故宮數字技術傳播中華文化
  • 澳順德總會返梓表彰優秀護士
  • 文遺常識問答賽廿六校參與
  • 羅奕龍:建設護理團隊育人才
  • 七十本澳律師灣區執業
  • 黑沙環三車碰撞騎士送院
  • 各界:握惠澳機遇融大局
  • 卅四澳賽馬內地啟“新生活”
  • 地盤女工疑高處墮下受傷
  • 放飛自我
  • 本地婦墮“公檢法”失十一萬
  • 舊橋行人路重開跑友再臨
  • 電熱水爐爆炸冧牆無傷
  • 特首:續優化旅遊設施迎客
  • 旅遊局:鼓勵業界提升服務<BR/> 貿促局:着力推廣澳門優勢
  • 街總中銀探訪獨居長者母親
  • 社民會辦“帶著愛”親子坊
  • 博鰲志願者分享心得
  • 加強托兒服務專業化

社局服務邁向多元專業

2017-07-03 06:35






    歷五十年由單一救濟到防治兼備

    社局服務邁向多元專業

    提起“藍屋仔”,不少人都會聯想到社工局,原來不知不覺社工局今年已踏入五十周年,其總部“藍屋仔”更見證澳門社會服務多年來的變遷和進步。

        本報記者報  張嘉燕 岑慧琪 道

    社工局長黃艷梅形容,澳門回歸祖國後社會服務得到大力發展,服務模式也從過往的單一救濟,發展至今天防治兼備,且是多元化的專業服務。職能擴展至個人及家庭援助、康復、長者、防治藥物依賴和問題賭博等範疇。同時民間團體與政府共同合作,強化社會服務網絡和動力。

    保障貧困基本生活

    黃艷梅接受本報專訪,細說社工局五十年來的歷史變遷和發展。指出澳門是擁有獨特歷史文化小城,人情味濃、與人為善也是澳門人的共同特質,民間樂善好施的社會氛圍更是源遠流長。政府投入慈善救濟的工作可追溯自上世紀三十年代,至一九六七年設立社會工作局前身的社會救濟處,發展至今已有五十年歷史,總部“藍屋仔”更成為澳門人心目中社會福利的象徵,見證着數十年來澳門慈善和社會服務的變遷和進步。

    一九七七年,本澳首間社工學院成立,社工專業教育正式啟航,至今已有多所高等院校加入,為本澳培養出大批社工專業人員,也讓本澳的社會服務模式變得專業化、多元化。

    在政府層面,社工局因應社會狀況制訂系列援助措施,包括透過前瞻性調整維生指數、三類弱勢家庭特別補助和租金津貼等,保障貧困家庭基本生活。持續關護和支援受助個人及家庭的問題,去年共有四千四百五十六個家團領取援助金,涉及金額約二億五千一百多萬元。有三百二十二個援助金受益家庭獲發租金津貼,涉及金額逾五百五十一萬元。

    持續優化完善服務

    社會服務的角色不僅是支援,更重要的是教育和預防。黃艷梅提到,澳門家庭及社區服務以三級預防策略服務藍圖規劃,透過預防、發展和治療的服務方向,優化和完善社會服務。故社工局除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經濟援助外,也會透過“社區就業輔助計劃”、“積極人生服務計劃”,重建領取援助金家庭成員的工作能力和信心,協助他們重新就業和脫貧。處於貧困邊緣的低收入人士及家團,當局會提供如短期食物補助及“社區融和計劃”等,紓緩低收入家庭的經濟和生活壓力,藉此體現特區政府支援和關懷弱勢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