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粵發揮琴自貿賬優勢 促跨境貿易
  • 業者:無人機宜作澳交通物流工具
  • 支持澳會展業 促經濟適度多元
  • 頭部企業省市代表團參展
  • 三月新批房貸按月升31.7%
  • 國際基建論壇下月開鑼
  • 母親節送禮預算減 金飾銷情淡
  • 羅司:電信業改革 複雜困難
  • (一家之言)優化營商環境 促居民增收
  • CTM 5G跨地域方案獲創新發展獎
  • 郵電局:健全法規政策 保數據安全

美食之都有名有實更要包裝

2017-07-07 06:35

    美食之都有名有實更要包裝

    澳門申辦美食之都,一旦成功又多了一張旅遊文化名片。但除了積極爭取一個好名聲,應該汲取申遺經驗,避免“有名無實”,或者只有硬件沒有內容,必須軟硬件配套一併規劃,並要有長久和持續市場營銷的策略部署。

    澳門美食已經有口碑,傳統美食完好地保存,又多了許多可以在國際美食榜上名列前茅的高級和特色食肆。申請美食之都不至太困難,倒是申請成功之後,如何可以更好地營運美食之都形象,助力旅遊城市的多元發展,還需籌謀。

    如遊客親身體會,澳門美食雖多但分散,且欠缺足夠的系統介紹和規劃。毫無疑問,地方美食可以興盛,多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如三盞燈曾經是歸僑聚居之地,所以匯聚東南亞美食;又如北區多閩籍人士,福建美食成行成市;再如中區,雖然因應遊客口味,各式美食雜處,但世遺沿線可以鋪陳更多葡式餐廳;福隆新街和下環舊城區可以專攻傳統美食。至於離島居民區,不可不知,幾乎被韓國菜館攻陷了……

    各區自成特色,只是缺乏更為明晰的包裝和宣傳,當然還需要更能凸顯社區特色的街區美化,以及進一步強化美食文化。政府和民間社團,尤其推動社區經濟發展的專責小組,可以結合本土和外地經驗,再借助設計、規劃和營銷人才,輔以現代化的營商概念,長期打造和營運。

    說到設計,澳門中小企業引進新思維的鳳毛麟角,甚至已經落後於內地。內地許多搞飲食的年輕人,開始概念式的包裝和營銷。比如把傳統的街頭小食油條、稀飯等,包裝成簡約和懷舊元素的概念店。又比如大江南北全面鋪開的街坊小食店“沙縣小吃”,最近亦開始換上整潔風雅的簡約風。

    反觀本地,很多小吃店的環境衛生仍然不敢恭維,更別說風格了,如果能全面推行形象打造工程,相信可以為傳統老店注入新生命力。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