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新城規劃共同管道顯智慧

2017-07-08 06:35

    新城規劃共同管道顯智慧

    澳門地小人擠車又多,惡劣交通為人所詬病。無日無之的掘路更是交通惡化的元兇,究竟如何將“日挖夜挖”集約管理?除了靠政府協調,讓掘路盡量“一次過”;又或者開放掘路資料庫,等社會齊監督外,其實市民最期待的是“唔使掘”,建共同管道無疑是根治手段之一。惟工程規模巨大,研究、立法、規劃等環環相扣,啟動宜早不宜遲。

    共同管道,即是將公共基礎設施管線置於地底同一管道內,是不少有規劃、有前瞻城市愛用的方式。近在咫尺的橫琴已行先一步,建成全長逾三十公里的地下管廊,水管、通訊管、電力電纜、垃圾真空管匯於一廊,且監控儀器“三步一崗”,一切由管理平台控制,智慧化程度頗高。

    共同管道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第一,避免路面重複開挖、降低路面保養成本,一般瀝青路面每五年重鋪即可,相信掘路頻率變成五年一次,居民怨言大減;第二,地下空間一樣慳埋;第三,管道空間內的佈局一目了然,檢測人員開展檢修工作更容易,避免掘路時容易損壞其他管線。上述種種,一早寫於政府一二年為地下共同管道所做的“最終研究方案”上,說明政府認同共同管道的效益。

    當然,共同管道亦受制於客觀環境。舊城區街道狹窄、民居密集、地下管線複雜,重新鋪設延綿的共同管道,效益低、風險高,並不合理,除非配合整個片區的都市更新計劃一齊做。反之在一切從零開始的新城填海區則具可行性,新城新規劃是興建共同管道的新契機,讓掘路遠離新城居民的可能性大增。

    人口密度預期超高的新城A區有望年底前完成填海工程,政府表示部分公屋設計隨即展開。若有意引入共同管道模式,此時不做效益評估、初步規劃,還待何時?遑論開始研究共同管道的法規、技術標準和規範等連串後續工作,通通費時不少。如何在填海新城踏出智慧城市、智慧出行、智慧管理的第一步,是時候好好思量。

    夏  耘

澳門日報新聞



關注CyberCTM